强力研读之《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先简单介绍一下作者,作者采铜,是知乎心理学话题优秀回答者,目前收获57W多赞,58W多关注者。

我关注这本书的原因是微信推荐以及作者的自我推荐,让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本有些价值的书籍,最初将之认定为一本索引式的书籍,希望在读完之后能够从中提取一些关于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书籍目录。目前看来,这个目标并没有达成。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从这本书里提取一些有用的方法论。

序言「用更勇敢的方式去生活」里用一个关于时间的小故事来引出作者本书索要针对的一个现象:我们是如何在他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丧失了独立判断的能力。

作者在这一章里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

学习的规律和技巧正是很多人需要补上的一课

我认为这正是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为我们所有需要补课的人提供一些方法论,甚至是一些手把手的方法,让你不至于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不至于「拔剑四顾心茫然」,想要拼一把却不知道有什么合适的方法,或者奔波在错误的方向上却企图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

01 时间之尺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如何解决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的冲突?

做远景规划时,人们通常会着重考虑目标的价值和意义。从价值和意义来看,这些远期目标的设定并无不妥,但是往往会缺乏可行性。而对于近在眼前的事情,人们会较多考虑事情的可行性和实施的步骤。但这种思路也存在副作用,就是它会让我们倾向于去做可行性更高、更容易实现的事,而回避更有意义同时也更具有挑战性的事。

因此,作者提出了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的两个策略: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针对1,实操方法是,可以从五年后的目标出发,倒推五年内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的目标。比如,你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出国求学,那么可以倒推,出国前最近的半年是在做出国的准备,比如采购,比如和亲朋好友的见面会;再往前一年,是在申请学校,包括推荐信,邮件沟通等;再往前一年,是在准备各种考试;再往前一年,是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来选择目的地国家等等。如下表:

距出国一年 距出国两年 距出国三年内 距出国四年
采购,见亲友 申请学校 各种考试 选专业,选国家

这样去安排,至少以年为单位的工作内容细化了。接下来,具体到每一个月要干什么,当然可以依照此法做更详细的规划。

针对2,正好近期我有一个断舍离,可以佐证此方法。最近工作步入正轨,上班有很多闲暇时间,比如等待硬件测试的时间,开无聊会议的时间,每日回顾会发现,这些时间都被用来刷微博了;每天睡前拿起iPad都跟自己说「刷一会儿微博就看书」,结果却往往是一直刷到睡觉前也没有看书。这些场景中,「刷微博」都是「非期望行为」,明显已经不能通过自我劝阻来制止自己进行「非期望行为」了,那我应该做的就是降低其便利性,比如直接卸载所有移动设备上的微博客户端。效果自然是很好的。

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记述历史的三种时间尺度,其中最长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一个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中等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因素;而短时间尺度,才是传统的历史学所关注的具体的历史事件。布罗代尔认为,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出现,往往具有随机性,在表面现象背后,是更深刻和稳定的导致该事件发生的中、长时间尺度的因素,这些因素才是更值得历史学家记述的。

这是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理论。回想我所学过的历史课,我所读过的历史书,无不是企图细化具体的历史事件,将精力集中在一时一人一事之上,很少有作者从社会和文化层面来讲述一个时期中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将地理和气候环境与具体历史事件结合起来的史书就更少了。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这一章作者通过几个心理学上的著名定律向读者阐述「时间去哪儿了」这个问题

第一个:

正如历史学家帕金森提出的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即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源动因造成的。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如“投票”);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如行政审批,工商、税务、审计、公安,既得利益驱使)

第二个:

侯世达定律:“实际做事花费的时间总是比预期的要长,即使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

以及一个「时间悖论」:

社会学家曾发现过一个“时间悖论”: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总体上一直呈增加的趋势,但人们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的闲暇时间在减少。

因此不要指望有足够多的时间做好每一件事情,因为无论怎么样,你都逃脱不了时间不够用的魔咒。那究竟该怎么样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呢?作者也有一剂良方,即将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分类,赋予不同的时间权重,该快的再求快,不能快的就慢慢来:

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尽可能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

02 寻找心中的巴拿马 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第一原则

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让我联想到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追求卓越,成功自然会来临」

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 发现人生中的更多可能选项

这是本书之中我最为推崇的一个章节,作者针对我们常见的「选择困难综合征」给出了理论加实操的细致解决办法,其理论就是在面对困境却发现不了出路时,尽量去寻找自己思维困境里的「隐含假设」,下面摘录其中一部分,想要系统学习的,强烈建议去书里详细读一读。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博主,殊途同归的表述:凡需述说的,皆不存在,讲的就是透过表述的文字去看背后的隐含假设。

我们陷于某个人生困局时,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外界的客观现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从而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范围。

案例
隐含假设
解决方案

选择太多怎么办?

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精细化思考来克服天性中的选择弱势呢?一个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维度分析法:把选择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分别就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这种方法非常适用。可能有人会说了,我做决定的时候也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为什么要用维度分析法呢?维度分析法是一种可执行的过程,它的优点是把人们隐性的思维给外显化了,虽然确实有少部分人本身思维就比较缜密,但要是掌握了好的方法,便如虎添翼,两者并不矛盾。

选择太多怎么办?其实就是列出所有影响选择的因素和做出选择之后可能受影响的因素,然后赋予不同因素不同权重,再分别打分。

人生是持续而反复的构造 校正选择,做出建设性的改变

这种现实的选择困境,可以用决策心理学中的“规则遵循理论”来解释。这个理论认为,人们在作出一个决定时,往往是基于自己的身份,并依循自己身份所应遵守的规则来进行判断,这种做法使个体的行为与周围的社会情境可以更好地适应,所以称为“适当性逻辑”。一个博士生在作出未来的职业选择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延续自己的专业研究,这是最符合他们身份的一个选择;又如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更喜欢作出一些“雷厉风行”或者“不留情面”的决定,因为他会认为这是他作为一个领导者所应该表现出的一面;又比如今天的在校大学生,可能会对创业投入更多的热情、赋予更高的期望,尽管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做好开始一段靠谱创业的准备,只因为当下社会不少舆论在塑造“大学生是正逢其时的创业者”的形象。
……
虽然我们在做选择,但又好像我们只是在做一些注定要做的事罢了。
……
一件看上去繁难的事,只要开始做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
如果总能想到一件事就完成一件,那么我们同时应对的事情就少了,也就不用多花心思去“管理”这些事情。而待完成的事情一多,管理的复杂度就直线上升,相应地,记忆负担、情绪负担和人际负担也会显著加重。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不管怎样,只要开始就好。在面对选择时,经常会出现所谓的「畏难」情绪,其实不管多困难的事情,你只要开始做了,都算是一个开始,宁愿做失败了后悔,也不要在将来为了没有做而后悔。

03 即刻行动 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动

精益创业的行动启示 把“未完成”变成“已完成”

以精益创业的方式去走向人生的成功,便要做到这三点:

  1.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1. 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慎重地审视;
  2. 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像Photoshop一样分解任务 从工作的核心区开始

我们不得不对一个任务进行分段处理时,我们不需要机械地按照任务的一般顺序来切分(“今天上午9点至10点写完文档第一节,明天下午1点至3点写完文档第二节”),而是按照这个任务所涉及的认知复杂度和认知类型来切分

一个颠覆传统认识的好建议。联想到安卓编码规范中的一个要求,按照功能对成员变量、成员函数进行排序,而不是按照时间顺序。

三行而后思 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当时我在公司里的导师是一位经历丰富的设计学博士,他交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东西有两件:一件是每住到一个宾馆,首先要看门背后的楼层结构图,记住安全出口和逃生通道在什么地方;另一件是每做完一件工作,脑子里回想一下,做一个回顾总结,也就是“复盘”,久而久之,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这两个建议让我非常受用,前者提醒我要前瞻,后者提醒我要回视。后来我发现,牛人总是在前瞻性思维和总结性思维上都非常出色。他们既能提前设想未来事件中可能出现的方方面面的情形,又能从已经发生的行动中加以反思,因此他们总是比一般人想得更加深入和周全。
……
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类似于知识的内化,即通过实际的练习来掌握书中的知识,而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则是知识的显化。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对行动进行细致的反思,把那些原本并非用语言承载的知识,用语言归纳和总结出来。而这些知识一旦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容易被重复使用和迁移到其他应用场景中。

通过践行和不断反馈、修正,将学到的方法内化。通过思考和记录,将内心的想法外化。

当一件事,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做吧。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想到了写作,其实写出来东西很简单,只是写出来优质的东西很难。所以,觉得自己不知道要写什么,觉得自己毫无想法的时候,动手开始写吧,即使写了100个字里面夹杂了10个不一样的想法,那也有可能在重读的时候将其中一个扩展成另外100字。

04 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

找到一切学习的向导 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向自己提问

以既成知识为核心的学习,学习者扮演的只是一个“吸纳者”或者“搬运者”的角色,他们把外部的知识经过消化后搬运到头脑内部,只不过完成了知识在不同载体间的传递。

我们不生产知识,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要不得。

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 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解码的过程和结果因各人视角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也有基本一致的规律可循。为了说明这个基本的规律,我们来想象一只在玩具店里经常能见到的“会说话的小黄鸭”。这只会念儿歌、会讲故事的鸭子在不同人的眼中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1.在孩子眼中,他关心的是“小黄鸭说了什么”,于是他听到的是儿歌、故事。即孩子关心的是最直接的信息。

2.在家长眼中,他们关心的是“小黄鸭是什么”,首先他们会把它定义为一个玩具(而不是一只“鸭子”),然后他们可能会对这只鸭子的娱乐性、教育性、安全性、性价比等做出评判。也就是说,家长关心的是价值和意义。

3.在玩具工程师的眼中,他们关心的是“小黄鸭是怎么做出来的”,他们会思考和设计小黄鸭有哪些功能模块,会想它的电路结构以及声光效果。也就是说,工程师关心的是结构和实现。

以小黄鸭为例,引出观察万事万物的三种视角:

  1. 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 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3. 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05 向未知的无限逼近 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大脑需要“断舍离”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第一,精简输入:只从可靠的专注的信息员获取信息;重事实,轻观点;

第二,精简输出,不要用冗余的字词来表达意思,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答案 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做到周密思考

周密地思考问题很不容易,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总是偏好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甚于抽象的信息
……
第二个原因是「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
……
第三个原因是每个人受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必定会存在思维中的「盲区」

作者在这里给出了周密思考的工具:四象限矩阵;复杂矩阵穷举;清单穷举【与复杂矩阵类似】。

四象限矩阵法:

四象限矩阵

复杂矩阵(穷举法):

如何研制一款新奇的饼干?


复杂矩阵

06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核心观点:

  1. 在有限的资源内做到极致,但是无需追求完美,因为完美不可得;学习中的一个好习惯是用8成时间专注自己的主业,也就是提高长板,然后再用2成时间去尝试新鲜有趣的事物。
  2. 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发展自己的强项,并且寻找和结识与你能力互补的人,将使你终身受益。
  3. 先天差距并不足以决定人生【存疑】;要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利用;要从僵固型心智转为进取型心智。

个人的最优势项在周围人的比较中也只是处于低位,如果你对这种差距视而不见,陷入对自己优势的自我陶醉中,反而不利于个人的长期发展。

即使个人的优势项和其他人比起来是弱势的,那也要充分利用啊,或者说只能充分利用了。如果连自己的优势项都不能用,难道要用自己不擅长的去打拼?

一个僵固型心智的人怎样才能转变为成长型心智呢?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把封闭性、绝对化的总结性评价改为开放式的启发式提问,比如不要说“我不擅长做这件事”,而是问“要做成这件事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不要说“这件事我做不好”,而是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把这件事搞定”;不要说“这件事我已经完成得很好了”,而是问“我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不要说“我肯定不会像他们那样做事情”,而是问“从他们身上我是否能学到些什么东西”…

这种提问方式也适用于和其他人交流的时候使用,开放式的问题不会显得那么咄咄逼人,更有利于对话双方平静地看待问题

挑战是设计出来的 不断为自己设计“必要的难度”挑战

为了增加知识和技能的“提取强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经常“自己考自己”,一边学一边测,甚至在学得还不充分的时候就启动测试。这种情况下,测试的成绩可能会不理想,不过没关系,这种稍难的考验正好能强化我们对这些知识的存储和构建。

想到了「美貌大王」@许岑说的「要到哪儿去,就从哪儿开始」,异曲同工。

不痛苦地坚持到底 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兴趣

当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总喜欢谈论意志力的重要性,好像只要你意志力足够强,你就能坚持到底一样。而如果你没有坚持到底,那一定是意志力的原因。我从没有相信过这种意志力的神话。在我看来,意志力是非常不可靠的,你越强调它,越依赖它,你中途放弃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意志力总有可以承受的极限,就像一根已经绷得很紧的绳子,若是再用力的话,随时都会绷断。

07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唯一的

核心观点:
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就要做一个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人:

  • 第一,利用好现有的平台,学校的资源,公司的资源;
  • 第二,利用好互联网教育资源,专门的网络课程,以及活跃的专家
  • 第三,不怕犯错,多做自然多错,多错才能多学
  • 第四,做好知识资产的积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在新兴技术出现的时候先人一步,实现知识资产的“低买”
  • 第五,尽量去完成具有创造力的作品。

关于“利用好平台”,很多人常犯的错误就是小瞧自己同公司的专家,其实不论公司大小,专家总有可取处。退一步来讲,如果你真的觉得从他们身上学不到什么,那就是时候辞职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8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2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3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5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14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5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7评论 4 33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73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7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