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Lemon《Six Thinking Hats》
手册要求:research& present 演讲目标:well-organized, well-researched
关键词:思维框架
比如:5W1H;三遍思路梳理;三明治点评法;神奇数字“3”;key massage consistent;点评框架:复盘-激励-改进方向-改进方法(constructive suggestion)
上次立的小目标:英文点评赘词从15个减少到5个以下。这次做到,耶。
下次点评目标:学二哥总点评,给一个体系化的概念
自我肯定篇:
1. 有一定临场反应和快速思考能力。现场看了Lemon的演讲后,临时改点评逻辑,还找到了关键点之一:key massage,以及magician trick。
2. Constructive suggestion。不只是指出哪里有问题,还打样告诉她应该怎么改。像二哥总结的点评结构:复盘-激励-改进方向-改进方法打样。Lemon在key message上可以做的更好,建议在结尾处强调“change different aspects when facing different situation”。怎么做呢?用magician trick,move difference hats的动作让观众印象深刻
3. 脱稿。上台前整理了三遍思路,在本子上写了三遍。
1) 第一遍,本子上左边跟着演讲者思路记录整体其结构、思路、例子、抖的包袱,同时在右边提炼关键词,做的好的和可以改进的,如果是我的话我怎么改;
2) 第二遍,梳理和提炼整体思路,我应该从哪方面切入,能否用一个关键点串起全部,或者花哨一点,用比喻、浓缩词之类的然观众印象深刻;
3) 第三遍,临上台前最后写一遍关键词,以便台上记住,不用拿稿子上台。
(To do:找个记录和整理、提炼的套路(框架结构),要不每次都很没底)
4. 赘词明显减少(从15个减少到5个以下,这是我上次点评后给自己定的小目标,完成,耶)
1) 表面原因:讲的慢了一点、声音更大、内容经过三遍整理,心里更有底,
2) 深层原因:上台前已经做好取舍,哪些讲哪些不讲,怎么讲。这很重要,虽然这次选择不讲的部分其实很关键,这样做不对,但是上台前做好决定,有助于在台上发挥好想讲的部分。起码我不再纠结于想要面面俱到但最终什么也没讲明白的状态。
3) 持续的原因:更熟悉舞台。刚好上半场官员上任,在台上不需要发言的站了20多分钟,这让我能从容的打量下面的观众和整个舞台,等到站上舞台的时候,那种熟悉感、掌控感、不惧怕感,觉得我可以引导观众跟着我走的自信,让我完全放开了。还是要多上台啊
5. 用了英语点评提建议时的套路:To make your speech even better, I suggest you can try this next time…。以及三明治点评法。让演讲者更容易接受建议,同时focus在未来的改进上而非本次的不足上。
改进篇:没来得及讲或者在现场没想好的内容
1. 前面复盘和激励部分讲的有点多,对高阶演讲者更多时间应该用于提建议
2. 应围绕key message串起整篇稿子的结构和逻辑改进。
1)开头部分,她自己的故事和那个"half male, half female"的测试,和key message不一致;
2)中间部分,介绍6顶思考帽时,开头可以先给总结性介绍,说明这个thinkingmodel的核心:“通过戴不同帽子这样形象的比喻,提醒思考者面对不同场景切换不同的思考角度”。之后再进入细节介绍六顶帽子分别代表什么,用关键词: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思维框架:5W1H。运用场景(use case)、为什么用它(好处、核心精髓),之后才是它是什么、怎么用。
3)举的例子用于突出change aspects这个关键点。
3. 讲任何东西,最好在3点以内。6个点已经突破人能记住的极限,很容易让观众丧失兴趣和耐心。一定要讲时,建议要么把相似或相反的点group起来,要么用process的方式。可创造一个场景,在实例中直接介绍六顶帽子分别的意思,让观众好理解,也能在7分钟内讲清楚。
比如:团队在讨论如何完成全年业绩,建议流程:1)陈述问题事实(白帽);2)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绿帽);3)评估建议的优缺点:列举优点(黄帽)、列举缺点(黑帽);4)对各项选择方案进行直觉判断(红帽);5)总结陈述,得出方案(蓝帽)。
4. 从“观众得到了什么收获”这个点再思考,在开头和结尾找到与观众的连接点,帮他们找到这个model的使用场景,举例示范观众可以怎样用。
5. 我自己的点评结尾太罗嗦,需要在观众喝彩的高潮干脆的结尾。抛出关键点,示范改进方法后,直接结尾,而不要再强调和解释一遍,打乱观众喝彩的节奏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