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重复,人性与资本周期相似,认清人工智能+这未来核心主线

政策背景与历史对比: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政策定位,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标志着AI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级产业政策,与2015年互联网+同等级别。政府主导的场景开放,国企示范、算力与数据基建支持,将加速AI商业化落地。

历史经验与差异,相似性,参照互联网+三阶段,从大票到重组再到合并,AI+可能复制这一路径,但监管更严,重组难度加大、量化资金影响节奏。差异性,AI技术门槛更高,硬件与软件协同性强,政策更强调安全治理,避免无序竞争。

投资三阶段推演与标的筛选,阶段一:炒大票,流动性驱动,核心逻辑,机构与游资共舞,优先选择辨识度高、有政府与国企合作的标的。重点领域,软件,云计算,港股可关注AI图像处理龙头、视觉大模型等。阶段二:炒小票,重组预期,核心逻辑,并购AI技术公司或转型AI的中小企业,需警惕监管风险。筛选标准,市值小于50亿、主业低迷,已有AI业务布局。风险提示,回避有立案、ST风险的标的。阶段三:行业整合,垄断形成,长期观察点,AI巨头可能通过并购垂直领域企业巩固地位,但需2-3年验证。

政策协同:发改委稳投资的AI结合点,算力基建,政府投资AI数据中心、智算中心。消费刺激,AI硬件可能纳入补贴。

风险与应对策略,短期波动,量化资金加剧波动,建议分批建仓或通过ETF分散风险。业绩真空期,8月中报季需回避亏损且无订单落地的纯概念股。政策风险,关注AI伦理法规动态,避免投资数据合规性存疑的企业。 

未来推演:2035年的AI+记忆,胜出行业,医疗AI、工业AI可能诞生长期龙头。教训,2015年互联网+泡沫中存活的企业均具备真实需求支撑,当前应聚焦AI+政务、AI+金融等有付费能力的场景。 

人工智能+是未来3-5年的核心主线,但需动态调整策略:短期抓软件大票(政策催化),中期挖重组小票(风险收益并存),长期等行业出清后的巨头机会。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人性与资本周期始终相似。

分享点亮生活,欢迎加关注,感谢留言交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