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迟到的读书笔记,比原计划延迟了6天,延迟的原因诸多,但是最核心的原因是我觉得这本书我应该再读一遍,里面的内容实在太棒了!之前用大概4天左右读完全书,利用零星的碎片时间,将这本书速读结束,我很清楚的感受到这本书,将会带给我一些很不一样的东西,它改变了我的认知和观念,同时让我找到了这么多年我进步很慢的核心原因。
复盘过去学习的习惯,从小因为毫不费力,成绩还算优,又被身边家人老师夸聪明懂事的我,并没有太用劲去学习或者做一些事情。感觉自己只是随便的多读了一点,多学了一点,也没有太用心,但是成绩居然回报不错。从此,我一直认为看书也好学习也好,我自己只要看一下就好了,就可以学会就可以记住,工作以来,所有事情稍微用劲就会有回报,依然是一路夸奖走到现在,渐渐的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成长仿佛开始停滞,仿佛离自己的期许还有很长的距离。活在骄傲的自我世界中自己,开始越来越清晰,自己的不足和缺失!同时此时也到了一个找不到方法的阶段,而这本书恰巧,击中要害,让我找到了能让我继续进步的方法。
这本书读完,我把类似方法用在自己的瑜伽训练课中,短短2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之前的训练中,我告诉自己教练让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就好了,慢慢练久自然就达成了,实际上训练是进步非常慢的!于是跟自己私教沟通,给自己的课程设立目标,自己在训练每个动作的时候,每一次都告诉自己要比上一次深度更深,每一阶段都给自己一个小目标,在心理上开始刻意训练自己,配合教练的要求和方法,并且请教练多次示范准确完整的动作,在自己心理形成心理表征,效果确实显著!
通过这次短暂经历,我更加认同市面上1万小时定律的不完备和不靠谱,一万小时重复训练,如果没有刻意训练,也无非增加熟练度和经验而已,它只能让你变成一个熟练工,而很难变成专家。作者Anders博士和Robert博士都是非常严谨的科学家,这本书也是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呈现给我们的!开篇用莫扎特的故事告诉所有人,天才是真正训练的产物,后边篇章诠释何为刻意练习即:有目的、有计划、并且给自己完整的心理表征,在训练过程中随时调整寻找更好的方法,不断的核查自己训练的结果,要去看“一片森林”而非只看“一棵树”。在理解刻意练习概念之后,书中也详细介绍了在生活中如何运营刻意练习的方法,
第一 找位好的导师;
第二 专注和投入练习;
第三 跨越停滞阶段,敢于寻找和尝试新的方法;
第四 时刻保持自己的动机;
这是一本值得多次阅读的书籍,它很实际的教给我们很多可以复制的方法,让我们可以对抗惰性,养成思考的习惯!
最后,借用书中一段文字,送给大家!
我们可以给孩子留下的最重要的礼物,是帮助他们发展出本来认为自己不具备的能力,从而发现自己能够掌控自身潜能,也知道要使自己的梦想成真,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付出什么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