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伪主义:可证伪性是现代哲学家波普尔的观点——这些结论必须容许逻辑上的反例的存在。以此可以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可以用经验证伪的即科学,因此宗教问题是非科学的,即不可证伪的,“爱信啥信啥”。然而局限性在于以此为划分标准,逻辑学和数学也被分为非科学,因为其不包容反例的存在,不需要经验去伪证,被休谟称为必然真理。从而“被公认是科学理论中最佳范例地那些理论,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因为早在萌芽状态就会遭到摈弃”。
在看了吴国盛的科学通史以及杨武金的逻辑与批判思维以后,觉得以上的内容有不正确的地方。从逻辑上看,科学的定义在这里有歧义了,即不具有同一性。而解释科学的定义,吴国盛认为科学最从广泛意义上讲,是指导人与外部事物之间打交道的理论知识,通常首先是指导人与自然界之间打交道的理论知识,科学有三种,博物学,理性科学,近代的数理实验科学。
理性科学是属于希腊人的,与希腊人追求自由的人文理念密切相关,因此理性科学关注理念世界、纯粹世界,具有内在性、纯粹性,并且有批判性。理性科学是近代科学的源头,因为其为学术而学术,这是非常难得的。
近代西方科学是在近代欧洲诞生的一种科学类型,它重视数学的运用,重视实验,也称为实验科学、实证科学。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可见近代文明是强调主体意志的,近代科学是强调效率即有所作为的。这使得近代科学这种范式是力量化的、主体外化的。因此有三个鲜明的特点:现代科学允诺的是一个无限的世界图景;线性的、发展的、不可逆的时间观念,成为近代科学的一个形而上学基础;自然被看作一部数学的机器,看作一部可以计算、可以量化的机器,这成为近代科学的另外一个形而上学基础。因此近代科学有两个界限:一是热力学第二定理,越有秩序则对外输出的熵越大;二是自然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使得控制整个自然是不可行的。由于西方社会有它强大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使得它的文化本身具有某种平衡机制,值得中国反思与吸取。
博物学英文是natural history,直译是“自然史”,但译成“博物学”更准确。博物学是对大千世界丰富多样的自然现象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的知识,在早期,它实际上差不多涵盖了除数理科学之外的所有自然科学。博物学的一个特点是聆听自然、倾听自然,它并不要求一种普遍的有效性,它所要求的是对生命本身的一种直接的接近。博物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改变的是科学对待研究对象的一种心态,与数理实验科学无情的冷冰冰的世界相反,博物学要求一种对自然的亲近,对自然的情感。
波普尔的科学含义是探索自然的方式,是广义的科学,被认为有局限性所指的科学是现代科学,很明显前者并不追求作为仅仅只是在学术而已,而后者是强调有作为有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