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福也很幸运,能够有机会听到曹老师执教的《礼物》这节课。在我执教《玲玲的画》一课中,也上过这本绘本,但听曹老师的课之后,发现在本节课中,我们既有共同点,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共同点
1.仔细观察。在学习小鸟收到礼物这一部分学习时,我们都采用了让孩子们先观察图上的内容,看看小鸟收到的是什么样的礼物,然后请孩子们说一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训练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2.联系生活进行猜想。当小鸟收到这份礼物时,我们都请孩子们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猜一猜,小鸟会收到什么样的礼物,虽然孩子们说的答案不尽相同,但孩子们的想象力天马行空。
二、不同点
1.评价语幽默又不乏智慧。曹老师的评价语非常丰富,能够根据孩子们的不同表现与课堂的需要进行有针对对性的点评。例如,当老师请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时,身边有些孩子没有及时的倾听,曹老师就说:“向别人学习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学生们听到之后不仅马上安静了,还从态度上教育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又如,当老师想请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一说捕鼠夹这一故事时,现场举手的同学并不多,老师却很智慧地说:“你们再不说,我就伤心了。”再如,当老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捕鼠夹的作用时,一位学生说利用捕捉夹让别人的身体夹成两半。”显然,这个答案是从道德方面来讲不够好。但老师却微笑地说:“我们在保证自己不受伤的时候,也不能去害人哦。”巧妙地告诉学生,这个想法不能有。
2.一幅图,一个故事。不管是小鸟收到的礼物,还是小老鼠收到捕鼠夹,曹老师都是通过先让生观察之后,然后将语言串连起来,变成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这个方法既训练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又让他们的写话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是一举两得。
3.训练想象力。两个故事学完之后,老师并没有继续往下上,而是出示一份表格,里面的问题是“谁”“会收到什么样的礼物”“如何利用礼物”,让孩子们在原来两个故事的基础上,大胆去想象,这也是由扶到放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4.拓展具有开放性。老师在小结部分,引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当你在生活中,假如你要给别人送礼物的时候,你送给别人并不好的礼物,你觉得合适吗?”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说适合,有的学生则表示这样做不合适,并说出了具体的理由。我想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答案,但是这个问题却设计得很巧妙,它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具体地联系于实际生活之中,让孩子们明白了,只要真诚,即使送的礼物并不是那么的合适也不是那么的重要。
听了曹老师的老师课,再对照自己的课堂,发现好多地方需要反复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