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互联网这么多信息,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大概是在00年,初中的时候。但自己真正去大规模长时间使用,已经是高考完05年夏天了。初入互联网,在各大门户网站看了不少新闻,也玩了好一会游戏,论坛也逛了些。和所有人的感觉类似,感觉自己学到不少东西,但走马观花居多。在互联网上,我们似乎很难专心了,东看看西看看,于是我们想,这样是不是不好。
这很合乎我们的直观感知,互联网上的信息太多了,我们总是看了这个忘了那个,比起以前捧着书本学习的时代,我们好像更笨了。
最近,我读了尼古拉斯卡尔的《浅薄》。在卡尔看来,互联网会让我们变“笨”。我们先来听听他的描述。
《浅薄》这本书内容很丰富,着眼点也很高。卡尔其实是从技术史的角度来审视互联网,再从前沿的认知神经科学角度来审视我们与互联网的关系。
一直以来,人类自己发明的工具以一种意向不到的方式改变着自己。
大体来说,有两类工具,一种是体力延展性的工具,例如锤子、斧子、弓箭。让我们“变得”更有力量,更锋利,更快。
还有一种是智力延展性工具,例如文字、钟表、地图、计算机等。
我们这个物种,很天然的会听说,但读写却需要从小学习和锻炼,甚至需要一直学习。因为文字这个工具其实很晚才出现,大约公元前3500年。在读写成为主流思维形态或智力工具之前,我们是靠听说的。古希腊专门就有一种职业叫吟游诗人。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也曾有过一场大争论,苏格拉底斥责柏拉图去读写是懒惰,本来应该记在脑海中的内容,怎么能够写下来。语言的韵律和美感又怎么能从文字中表现。事实上,在从听说思维到读写思维过渡的那段时间,很多人都是捧着书大声朗读的。那个时期的图书馆也迥然易于我们今天的模样,今天,我们在开放的书架旁边,安排着一张张的桌子和椅子。可是更早的时候,图书馆里更多是单独的一间间小隔间,便于个人在里面“朗读”书。
换句话说,文字这个工具的发明,以及印刷术让书本大量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使用智力的方式。我们本来更多使用的是听说的方式,现在却更多是读写了。
钟表也是一样。钟表对应着我们极其重要的一个认知概念:时间。在钟表发明之前,我们的生活方式是粗枝大叶的,按照日升日落,昼出夜归。但钟表的大规模使用,让我们的生活刻度化了,我们按照钟表规定的节奏来生活了。八九点吃早饭,10点钟有个会,十二点吃中饭,六七点吃晚饭,20点要见某某某。我们不再是那么闲暇和悠闲了,或者你也可以称之为散漫,于是我们变得“机械”了,当然,效率也更高了。
那么计算机或者说网络,又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浅薄》的作者卡尔说,网络的一种天然特性:超链接和富文本,再加上不断的推送服务,短信。带给我们至少几个习惯:我们会更容易分心,更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而一旦我们无法专注,短时工作记忆中的内容就很难转变为长期记忆;而且一旦干扰的事物变多,我们的转变效率就更低。最终我们会丧失深度学习的能力。而深度学习能力的丧失,卡尔推测,注意是推测,意味着着创造力的丧失。
但我自己的结论却没有那么悲观。
卡尔的分析使用了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也即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从感觉记忆到工作记忆,再到长时记忆。这些有意识的学习,都离不开注意力,都需要干扰少。
但他低估了我们另外一种学习模式的力量:观察和模仿学习。
演化生物学家Mark Pagel在一次TED演讲中讲述了我们这个物种的社会学习能力:“社会学习就是一种观察式的偷窃(visual theft)”。通过仅仅观看和模仿,我就可以把你的智慧学过来,而不需要我自己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发明或发现它。“如果我看到你用哪种诱饵来钓鱼,如果我看到你怎样磨平你的石斧来让它更锋利,如果我悄悄地跟在你身后找到你发现的大片蘑菇,我就可以直接掌握到你的知识、智慧和技能;甚至我可能比你先抓到鱼”。
那,观察学习仅仅限于这种浅层的内容吗,不。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季清华教授(Michelene T.H. Chi)研究了一群没有上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本科生如何学习解决大学物理的问题。她发现,我们具备一种叫做自我解释(self-explanation)的能力,在了解了一些基础知识后,我们通过学习示范的例子,也能相应的自己去解决问题。
换句话说,我们并不需要像牛顿那样先发明微积分才去构建牛顿定律,我们可以很直接和快速的理解牛顿定律。
创造相对论需要在漆黑的迷雾中发明光亮,理解相对论则只需要找到那个已经发亮的光。
思考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互联网之于我们的学习意义。
是的,互联网让我们更加分心,更加不专注,但互联网也让我们更容易接触到优质的思考和智慧,而那些思考和智慧,因为我们天然的观察和模仿能力,我们可以很直接快速的学习到。我们不那么需要深度的思考和学习来发明和发现一些智慧,我们可以很快速的从其他人那里获得。
所以,在我看来,互联网不会让我们变笨。相反,我们,作为群体,比起以前的群体,会更加的有智慧。这智慧,来自于我们对更多的信息的接触和观察,来自于更多优质信息的触手可得。
卡尔过高估计了分心带给智力的变化,但愚昧真正的敌人,是封闭,而不是分心。
额外的话:本文并不是说,我们天天就这样走马观花四处在网上闲逛就都能比肩牛顿爱因斯坦了。而是表达了互联网并不会让我们变笨这一观点。互联网时代,自然会有更好的学习的方式。以后,或许会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