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端午节每一项习俗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如端午节的卫生习俗,内容主要包括采药、沐兰汤、饮雄黄酒、采茶以及制凉茶等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已逐渐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其中,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那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美食呢?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当然还是必不可少的。粽子由粽叶和糯米蒸制而成,当然其中也可加入其它食材,如大枣、蛋黄、腊肉、鲜肉、火腿等等。粽子也分甜粽子和咸粽子,北方人喜欢吃甜粽子,而南方人则相反喜欢吃咸粽子,“咸甜之争”由来已久,不知道你喜欢吃哪种粽子呢?
喝雄黄酒
雄黄酒,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饮品。雄黄需在太阳下晒,有的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作解毒药剂、杀虫剂。
吃咸鸭蛋
咸鸭蛋以新鲜鸭蛋为主要原料经过腌制而成的再制蛋,营养丰富。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咸鸭蛋?因为端午节是祭地、祭水的节日,为鸭子属于水上的动物,所以说吃鸭蛋主要是为了祭祀。
吃李子
部分南方地区端午有吃李子的习俗。吃李子象征子孙繁衍、家道昌盛。家乡的李子又脆又甜,非常好吃,我们老家有把李子放入泡菜坛子做酸李子的习俗,反正我是吃不来的。直接吃还是更好,酸甜可口。
其他地方习俗
五黄
江浙一带有吃“五黄”的习俗,具体就是指“黄鱼、黄瓜、蛋黄、雄黄酒、黄鳝”等
打糕
吉林省延边人民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
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蒿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蒿均必不可少。
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五红
在扬州传统民俗中,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要吃“五红”——烤鸭、苋菜、鸭蛋、龙虾、黄鱼或者黄鳝——这样整个夏天就可以避邪消暑了,“五红”也成了端午节餐桌上必定菜单。
桃、茄子及菜豆
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也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子固然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状像蛇)。吃茄子则可预防蚊子咬(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取其谐音)。
端午美食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祝大家端午节快乐、阖家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