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不是,少年热忱:周作人的一场旧梦如欢

今天不写鲁迅,写他的弟弟,周作人,

说起周作人,大家可能更熟悉他和周树人的关系,两兄弟相爱相杀,最终反目成仇,挺有意思。

不说兄弟情仇,不说国家大事,说说少年周作人一场有始无终的如欢旧梦。

周曾写过一篇名为《初恋》的散文,从其中来窥探他的一二少年事。

十四岁的周作人和十三岁的杨三姑娘在宋姨太太家中相遇,情窦初开的少年少女,遇到彼此,心弦暗动。

故事总是从秋波暗送、两情相悦开始的。

在《暗恋》中,周作人写道:

“我不曾和她谈过一句话,也不曾仔细的看过她的面貌与姿态,大约我在那时已经很是近视,但是还有一层缘故,虽然非意识的对于她很是感到亲近,一面却似乎为她的光辉所掩,开不起眼来去端详她了。”

初恋总是懵懂,许多深情,又那么生疏。

真是矛盾呵!

我想见你,但又羞涩至极,甚至不敢抬眼看你。

在周树人的心中,这个带着“面纱”的姑娘引起了自己没有明了的性之概念。可能同三姑娘一样,那个她,并没有姣好的面容,但这并不妨碍自己将一颗心捧给她。

“每逢她抱着猫来看我写字,我便不自觉的振作起来,用了平常所无的努力去映写,感着一种无所希求的迷蒙的喜乐。”

少年的情感至美,美在我愿为了你拼尽全力。

我这么平凡的一个人,本来也接受了这平庸无争的人生,但一见到你,我就想要再努力一下了。

你是我少年时期的缪斯,是我懵懂混沌时代的喜乐之源。

“我不很明白做婊子这些是什么事情,但当时听了心里想道, “她如果真是流落做了婊子,我必定去救她出来。”

世界上最勇敢的是人,是战士吧?

暗恋的少年也想冲锋陷阵的战士,怀抱一腔孤勇,为心上人冲锋陷阵。

那时没有选择,只有唯一。

没有犹豫,只有难得冲动。

这种勇敢,成长之后,在再难回首。

想想后来周作人因为家事和兄长反目,后来又只能依靠写与鲁迅有关的作品求生,晚景凄凉,那时,他应是早已不再记得数十年前的少年悸动了罢。

而此刻,那个怀抱软猫的少女已经离世几十年。

前尘隔海,旧梦难再。

“我那时也很觉得不快,想象她的悲惨的死相,但同时却又似乎很是安静,仿佛心里有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了。”

说起来是什么感觉,像“我终于失去了你,在拥挤的人人海中。”

又像“你走了真好,再也不用担心你离开。”

这样的心情也许常人难以体会,可在周作人的心中,一直有着三姑娘要去做一些不洁净之事的忐忑,得知三姑娘“美丽”的死去,心中才终于得以平静。

这恰好体现了周作人的“初恋”之美,一种恬静淡然之美。

这也许与长久受日本文学浸润有关,比起污浊地活,宁愿你洁净地死。

那你便永远美丽,永远纯洁。

从后世流传的蛛丝马迹中,依然能够看到周作人并未真正忘记三姑娘,这让看客和好事者八卦的内心得以展平,在1946年到1947年间,周树人还在南京老虎桥监狱里写诗怀念他那心中的姑娘,诗云:

“吾怀花牌楼,难忘诸妇女。……隔壁姚氏妪,土著操杭语……留得干女儿,盈盈十四五。家住清波门,随意自来去。天时入夏秋,恶疾猛如虎。婉娈杨三姑,一日归黄土……”

那少年也许从未忘记过那个美丽的姑娘,也从未忘记那时的一场悸动,也未忘记那时笨拙的自己。

又或者,他只是年老忽梦少年事。

故去的人小轩窗,正梳妆,镜中的她永远年轻漂亮。

昔日少年郎却已是,尘满面,鬓如霜。

几十年红尘滚滚,他日重逢,应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那些少年故事,不过一场惆怅,旧梦如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越来越烦躁, 为何? 是对生活的无力, 那应该去改变呀? 而不是发脾气, 婚姻的深处, 一地鸡毛。 有爱吗? 无爱...
    想飞的树不如草阅读 847评论 0 0
  • 今天了却了心中的一件大事,可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能不能安心考试,考试之后,你可以找一份怎样的工作,不得不说,努...
    柠檬安然阅读 793评论 0 0
  • 第二部第二章 上海这城市最少也有一百条平安里,曲折深藏,藏污纳垢的弄堂。这个藏污纳垢我觉得用得真不错,藏了多少故事...
    林静子的梦不是梦阅读 1,66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