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

记得高三大一时痴迷于武侠小说,现在偶尔也翻出来看看,经典片段读了很多次,很有趣。

去年暑假时偶然间刷到了一关于尼采的哲语的抖音,当时就喜欢上了哲学。心血来潮想看一看,于是到当当上买了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试水,结果可想而知,看不懂 ,撂在了一边。

哲学还是很难让人提起兴趣的,直到现在我还是一个门外汉。我这个人很奇怪,什么都喜欢什么都尝试一下,但都是管中窥豹 ,成不了大事。

又过了一段时间,买了本《培根随笔集》,这本书的哲思,很对我的脾性,让我又有了兴趣。其实说到底,《培根随笔集》并非哲学,而是哲学化的散文。培根也无多少高见。若论有什么精妙之处,只不过是一些让人共鸣的言论,出自大家之手而已。

我们一说哲学,就联想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给我的印象就是客观(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给普通人的一种感觉)。后来我了解了尼采的哲学,它打破了我的这一刻板印象:哲学并不是完全中肯,冷冰冰的话语,它是有人情味的,有时候甚至是偏激的 ,这也正是它吸引人的地方。哲学的风格有异的原因,要涉及到一些什么什么主义之流的。当然,也和哲学家们的一些语言风格,选用的文体等有关。

初中时候一篇鲁迅《拿来主义》:“尼采说自己是太阳,结果他疯了”,很多人从此对尼采有了一个根深蒂固印象:一位自大疯子。我也一样,我甚至一度以为尼采是个古希腊的上古哲学家呢。无独有偶,尼采还被许多人误以为是纳粹思想的源头。周国平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献给那些不愿意根据名声和舆论去评价一个人的读者。”是的,一个人跳出了他画的圈,他自己的哲学,便开始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