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琳.Lynn.
一年前,也是一个周日,小编推荐过一本书。
其实,你可能不知道,那篇推文是带着点忐忑来写的。因为当时它已变成了一本再也买不到的书。
原文链接:Sunday Reading丨周末,给你的“书”们腾出点时间!
买时是17年2月初,被舞蹈老师力荐;用了两周时间读完,被书中犀利而又深刻的观点所震撼;待看完时,它却被强制下架了,这时才2月中下旬......
就是这么突然,不禁让我倒吸一口气,这买书的时间也会够险的。
是的。这本书的名字是:《巨婴国》。
这本定价58元的书,从它下架后,就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甚至很多人因为它被禁,才开始关注了它,然后就掀起了一阵风:寻找《巨婴国》。
当当、淘宝、亚马逊、京东......无一例外的下架。估计那些好奇心强烈的人会满世界的寻找拥有原书的人。
究竟为什么被强制下架了?究竟书里讲了什么遭遇此劫?
(在此,不做任何猜测和评价,仅是客观介绍本书部分内容)
1. 原生家庭,挺害人。
本书作者武志红在《巨婴国》观点:
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书中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巨婴”从何而来。其中对中国是家庭的阐述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作者提出了中国式的家庭关系都是共生绞杀。
一个健康正常的家庭,家庭关系的定海神针其实是夫妻关系。然而,大部分典型的中国家庭,是如下的配置:
一个极度焦虑的母亲
一个缺席的丈夫
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起那个最近几年被频繁提起的名词:
原生家庭。
书中阐述了“巨婴”的产生,是源于家庭,父母各自的性格、格局、习惯,父母之间的感情、分工、处理矛盾的方式,这些都对“巨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某种程度上,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就会培养出一个不能独立的
“巨婴”。
一时间,会有很多人直接将矛头只想原生家庭。
一个三十而立却一事无成的成年人,不仅无法自己做出任何人生重大决定,更无法为自己以及父母负起责任,愚孝、啃老、懒惰、自以为是......不论是否成家,可能最后的结果都是不幸,而他/她的父母,更不幸。
2. 原生家庭,都挺好。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也掀起了一阵“原生家庭”风。
大儿子的愚孝和死要面子;小儿子的啃老和里外不是人;女儿的冷漠和刚烈性格......
这些都是源于他们所处的家庭,一个强势且重男轻女的妈妈,一个懦弱且性格扭曲的爸爸。
单拎出哪一个,好像都是中国孩子的缩影,虽然都有问题,但其实感觉也“都挺好”。
学习好又要强的老大,在国外也惦记着老爸,想尽办法来尽孝。
嘴甜又备受疼爱的小儿子,虽然没少花父母钱,但也在自己媳妇的劝说和影响下,努力的向老爸还钱,并尽自己全力照顾任性而年迈的父亲。
性格强势而又内心充满正义和柔情的小女儿,虽对父母的重男轻女充满不满和委屈,但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孝顺自己的父亲。
是不是都挺好?再怎么畸形的家庭,我们用世俗且表象的标准来看,他们活得都挺好!
但我们在追剧的过程中,会屡屡被一些镜头戳中:“都挺好”的背后,有孩子多少无奈和无助!
有多少望子成龙成了孩子的负担?
有多少溺爱阻断了孩子的成长?
有多少封建中伤了孩子的柔软?
《都挺好》里,其实充满了《巨婴国》里的各种问题和不好!我们时而麻木,时而清醒,又时而痛心!
百善孝为先,所以不论父母有多不好,都是父母。作为子女,都要吞尽自己的情绪,来尽孝。
与其说尽孝,不如说只是“让自己看上去不是白眼狼”,也是“让自己啃老、依赖父母”的心理安慰。
但这些不独立,有时谁造成的呢?
3. 原生家庭,去你的。
上面的问题,你一定会回答:
是原生家庭造成的。
原生家庭,就是指亲生父母组成的家庭。它是无法自主选择的。也是逃不开的,好或不好,都是我们的天命。
我们听过最多、也说过最多的话就是:
一个人身上的所有缺点和优点,都源于他的原生家庭。
说实话,起初。我也觉得这是条无可挑剔的真理。
追溯根源,我们似乎可以在原生家庭里找到所有答案。父母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逃不掉也躲不开。
但这句话放在此刻,我充其量只认同后半句。
潜移默化是有的。
但所有幸福和不幸,不该都归因到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
这不公平,更不合理!
优缺点、幸与不幸、成与不成,统统归因到父母身上,未必有些太过绝对,也太过懦弱!
说它绝对,是因为这在逻辑和生活中,都是有问题的。就好比“都是重点,相当于每重点”。仔细分析就是:平均用力,相当于没有用力,也没有针对性,更无法形成主要矛盾和影响因素!
说它不合理,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也是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原生家庭”。不同的环境,就好比不同的“原生家庭”,他们的影响不可忽视、更不可估量!
大上周,小编聊过那部充满温度的美剧《我们这一天 This is us》
剧中三个孩子,不同性格、不同成就、不同表达方式......甚至有一个是被领养的黑人男孩。
他们,以及他们的父母,都在努力的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的所在的家庭以及家人变得更好!而这些,是需要他们自己来完成蜕变。
将原生家庭中最美好、最值得珍藏和传承的留下,同时,也将其中的缺憾、问题和不满,一一化解和释怀!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既要知道我们身上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结果的根源在哪?
是原生家庭,还是社会环境,某个人?某个场景?某件意外?某段时间?
我们更要勇敢的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而不是一味的归因和讨伐!
小编想说:
尼采说过:
当你在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所以,要相信自证预言,我们还是要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因为它也会温柔的对待你。
你要相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想过吗?
今天,小编也将自己曾经发在朋友圈的小感慨,送给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
快乐的。
做个快乐的人,
快乐在于主动,
在于给予,
在于内心有力。
不焦虑的。
尽量不要做一个焦虑的人,
更不要因为自己焦虑,
想方设法拽着别人和自己一起焦虑。
不要把你的焦虑包装成“吐槽”,
让人和你一起参与;
不要把你的精力,
用于琢磨蛛丝马迹间的微妙人际关系;
不要刻意在朋友圈,
发些没头没脑的抱怨和假装看穿。
没用的。
只有一种办法能真正解决焦虑:
做好你能做的事。
不合群的。
尝试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不比较、不跟随,
不因为害怕或孤独,
而把自己置身于任何一个圈,
把时间和情绪,
都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而不是让给别人去挥霍、去引导。
不是故作清高才站在人群之外,
只是深刻懂得:
活着的使命绝不是尽量让更多的人,
接受自己、喜欢自己。
活着,
是为了不断找到真正有趣的事,
做一个绝不完整但十分精彩的人。
请你相信我:
在通往有趣和精彩的路上,
你会顺利遇见真正的同伴。
坦白说:
安全感来自财富和阅历,
而不是站在众人之中。
去创造,别躲藏。
勇敢的。
如果你遇到了爱,
那就做一个纯粹的爱人。
做一个赤诚英勇,
爱得起也输得起的爱人。
对爱情始终抱有虔诚,
保持进步,保持天真。
遇到动心的人时,
能够勇敢表达、大胆追求。
以及自信地说:
我不想错过你。
不是因为你令我完整,
而是所有令我快乐的事,
我都希望和你一起多做几遍。
爱是美好的。
它给予我们两种宝贵的东西:
温暖的陪伴,或者温柔的回忆。
所以无论爱与不爱,
都保持一份体面:
好好相处,好好告别。
别怕痛,
痛是爱的另一面。
没有痛,爱也不成立,
难受的时候可以哭,
但千万不要因噎废食。
无论如何,我想要这样的人生:
即使心中藏有再多悲歌,
但明日仍可抬起头来,
笑笑别人也笑笑自己。
有人可怀念、有事业可做,
有欢喜可沉溺、有自我不害怕,
对待生活永远抬头远望,
绝不凝视深渊。
我们的新年关键词一定是:
实现。
实现发展、实现勇敢,
正视自己一切合理的欲望,
然后心无旁骛地去实现。
加油吧!
快乐的、不焦虑的、不合群的、勇敢的,我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