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序和前言看出,这是一本关于用户体验设计的方法工具书。
周老板的序主要强调了用户体验设计的定义。
而作者的引言主要提出了以下6个问题,也就是看完可以获得的知识。
第一章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用户需求
本章主要江苏的是两点,用户习惯和LEMErS原则。
用户体验习惯是用户体验设计的基础,首先需要全面了解用户,其次再对用户进行调研、分类、分析、提取需求,最后虚构出一个用户角色,这个角色就是之后产品设计中的参与者。
而在界面、交互设计中秉持LEMErS原则作为标准判断,其中易学性、高效性是在本章项目案例论述中偏重体现。
第二章 善用限制才能创造好的用户体验
本章目的在于怎样了解系统性能/设备的上限,然后根据这种限制设计用户体验。
其实在实际设计中,了解系统性能/技术/设备的上限,往往给设计提供了一种标准参考,既系统告诉设计师“我能干这个,不要做那个”。而IOS/Android的人际界面指南是了解系统的最好方法;对各种设备的把玩(沉浸式体验)是针对各种设备做出设计方案的助力;团队中的开发人员则是最好的设计检验关卡。从了解中获得设计灵感,保证功能的实现完整度。
第三章 学会给用户讲故事
在前两张讨论了用户和系统后,在这张论述了怎么把两者连接起来:交互与界面
主要的出品就是网站地图,这是从草图—流程图—迷你框架图—线框图—原型,一个个步骤积累起来的。每个图都有各自的特性和作用。
草图:讲述整个产品故事的目的,完成快、测试快。
流程图:产品故事的脉络,用户听故事的顺序。
迷你线框图:用户听故事的主要情节了,需要考虑用户怎样才能听到最简单但又最全面的故事。
原型:原型就是产品故事的简版,视频故事给股东,交互性原型、高保真原型给用户。
第四章 不要为创新而创新
其实这个创新并不是真正的“创新”,而是相对于旧产品新增的功能,这方面实践还是分成两部分:如何获得新功能的灵感以及如何测试功能。
如何获得新功能的灵感:这与末章中的产品灵感不同,这是产品的功能灵感,是立足于产品上获取的,例如通过简化产品、新技术获取新功能设计,观察用户等等。
而如何保证“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那就是用户测试了,里面提到的测试方法灵活多变,可以看出米勒最津津乐道的是“走廊测试”,找个用户类型集中的场所或者直接是公司走廊进行用户测试。
第五章 保持开放性思维
“保持开放新思维”体现在三个层次:
①用户体验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工作是一个团队工作,设计过程中要与团队进行无缝隙沟通,本章列举了:视觉设计师、开发、产品经理,但在前文中其实还有股东。
②产品:产品设计需要追求灵活,用户体验设计灵感的来源是来自于观察和思考。
③生活:文末最后一张物联网的强调用户体验设计要融入到用户的现实生活中去。
小结
这本书花了我半个月时间去读,每天平均一个半小时,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点:
①书太专业,之前看一个简书作者建议将本书名字改为《用户体验实践者指南》(http://www.jianshu.com/p/eb55d975c10b),确实很适合,完全是一个从事10年用户体验设计工作者的工作指导手册,每一页都需要用心去体会和实践。例如里面提到的用户调研方法、用户测试类型、LEMErS原则等等,每项都颇具可实践性。
②我每读一页都吐槽两位译者和出版社,中信的书果然还是商科比较好,到这种高专业性的书籍,特别是这种设计类的还是机械工业、电子工业、人民邮电,这三个出版社比较好,无论是用词、案例描述都较具可读性。这本书的翻译,每每都需琢磨半天才能明白确切意思,举个例子:
第四章140页中的“让高级用户迷恋你的产品”,“高级用户”的普遍涵义是VIP用户,既RMB玩家。但章节表述的是一个对产品忠诚、迷恋的用户对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的意义。
关于用户体验设计,在书本末章强调了“产品体验设计师一种思维方法和观察方法”,不仅在设计产品功能、界面、交互、文案上要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还能带来新的产品创意灵感。
最后附上整书的思维导图:
如需下载读书笔记以及思维导图,请在公众号搜索“用户体验方法论”。
公众号二维码,或搜索公众号木石槿或PMnushi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