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动与观念不一致时,决策者倾向于按照行动来调整观念。
(如果你想说服一个人做某件事,可以先让他接触一点点,慢慢他就会越做越多)
其实这点也使用于自身。制定一个目标的时候,可以将其分割为几个小的目标,再细分为具体的行动计划(任务)。完成每一个小任务,就会增加一点成就感,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做起来就会更有信心,也更愿意付出努力去完成!
奖赏越大,人们态度变化的可能性越小。
提供大量奖赏,会导致外部理由不充分,这样反而会抑制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兴趣。
最好的表扬,是针对儿童的努力。
思考两点:
1、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2、怎么针对努力来做表扬?
1、激发学习兴趣,更多要考虑的是内在驱动的问题。如何改变对学习的态度?明确为什么想学习,并建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分解学习任务。没完成一个小的任务,用心感受任务完成带来的成就感,成就感一点点累积,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
2、制定学习计划后,把学习任务分解到每天,并制作计划表。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评估努力的程度:任务的完成情况(满分10分),用心程度(满分10分)。一周后计算分值,分值的60%以上算是合格,设立奖励等级,相应的分数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
人们实现自己愿望的方法之一,就是对自己曾经拥有的加以贬低
在关于文案策划的学习中,为了表现自己在李老师身上学到了东西,似乎应验了这一条。我否定了曾经自学到的知识,并认为自己是一无所知的小白。回归初心的学习态度固然是好的,但这并不是代表你要表现得什么都不知道才能实现学有所获,你应该做的,或者说表现出来的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RESET心态,继续学习!
帮助个体(尤其是孩子)学会尊重和喜欢自己,能够减少他们做出不诚实行为的可能性,让他们更为自律
思考:低自尊者如何提高自尊,变得更喜欢自己?
通过自我的正面反馈,不断地自我暗示一些正面、积极的性格特质,比如我很自信、开朗、幽默等,并且在完成计划目标的过程中积累成就感,一点一点建立自信,提高自尊。
假如一个人将时间精力都花在自我辩护、自我保护上面,他会很难获得真正的成长
什么是成长?
吴晓波:
我认为成长不是一个自然发生的事情,如果是自然发生的话,它不是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所谓的成长,是我们在一个很被动的环境中,甚至于很不舒服的环境中完成了一次自我遭遇击打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超越了昨天的自己,我把这个视为成长!
在困境中,依然不屈不挠,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求变得有多完美,但愿今天的自己比昨天进步一点点,这就是我想要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