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人的爱情,青涩、纯净,只是很喜欢你,只是想与你在一起,然后对你好。
青年人的爱情,直白、炙热,有青春的冲动,有荷尔蒙的作用。
而成年人的爱情,克制、权衡,甚至是“有所图谋”的。
电视剧《都挺好》里,苏大强要与蔡根花去领证,被儿子苏明成强势阻拦,经典台词就是:她图你什么?图你岁数大?图你不洗澡?
啼笑皆非的观众,当然知道蔡根花图什么,她图的是苏大强的房子,当苏明玉说清楚房子的归属问题后,“蔡根花宝贝”图谋失败,不告而别。
值得一说的是:“有所图谋”对于爱情来说,并非是一件坏事。
比起那些虚伪、狡诈、欺骗的感情,坦诚自己的爱情有条件、有目地,反而会让人安心和释怀了很多。
我们常说的话就是:大家都是成年人,都很忙,有什么意图不妨方面讲。
喜欢一个人,也都是有理由的。
图他长得帅,图她生得漂亮;图他学富五车、儒雅稳重,图她脾气随和、待人大方;图他有个好工作,图她有个高学历;图他有钱、经济宽裕,图她独生女、家底雄厚……
在成年人眼里,每一场爱情,都带有目的性,艳遇或者是婚姻。而他们也习惯分析自己有哪些优势,能让对方“有利可图”。
当他们开始一段爱情的时候,必然是有选择,且“有所图谋”的。
爱情的本质就是有所图。
这个世界有一条真理:所有关系,本质上都是价值交换。
没有价值交换,就没有关系,爱情也一样。
爱情并不是纯粹的,你一定要在爱情里图一些东西,也要允许伴侣图你的一些东西。
好的爱情和婚姻,就是需求的相互满足。
婚姻的本质在于交换。
有的人会图对方的性格、颜值、情绪价值、经济价值等。在世俗的眼里,你图什么是贬义,但实际什么不图是最危险的。
很多人喜欢说:我什么也不图,他对我好就行。事实上,“对你好”就是你的有所图。
一段恋爱必定是始于对另一半有所图,有所图证明了吸引力的存在,这段感情才得以长久。倘若真的无所图,吸引力自然就消失了,必定会兴趣索然吧!
爱情有所图,是对自我价值及对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认同。
余秀华说:“如果你一无所有,你没有东西被别人惦记和企图,那你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哪?”
所以,被人有所图,也是别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
诗人余秀华与90后养蜂小伙子在一起,在别人看来很不般配,毕竟对方比她小十几岁。很多人认为男人肯定是贪图她的名声,可她依旧我行我素地秀着恩爱。她明白两性关系本来就有利可图。
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的她,图的是归属感。她知道,如果自己是普通人,那也只能嫁给前夫那样的男人。
正如张小娴所说:“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有的时候就像含着笑在饮着一杯毒酒。但是爱情也不那么糟,也不必对爱情失望。只是我们不要把爱情定得那么高尚,那么不食人间烟火,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很现实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最傻的就是你什么都不图,只图他对你好,到最后那些拜金女都过的比你好。你可以图一个人有钱,你可以图一个人有权,可以图一个人很帅,你可以有所图,图你所想得到的,但是千万别图一个人对你好,他万一不想对你好了,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们最好是图一个人内在稳定的东西,比如情绪稳定。
有人说:“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引来无数直男的批判和怨怼。却不知,女人是很感性的生物,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只希望坐在宝马车上哭。但更多的现实是,男人不仅没有让女人坐上宝马,反而还让女人坐在自行车上哭。
其实,女人对婚姻里的有所图,并不是单纯地指金钱、地位,更多的是指欣赏、关注、理解和爱。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我们都会对对方有所图。爱情的开始也是对对方的有所图,或许刚开始被对方的美貌、气质、谈吐等吸引,对方吸引我们的那部分价值就是我们对他的有所图。
如果感情没有有所图,那就无法进行价值交换,感情不能稳定。谁都会和有吸引自己价值的人在一起。
好的感情,一定是对他有所图。有所图有所吸引力,让感情走得更加长远。
无论是夫妻还是恋人,“有所图”,亲密关系才能长久。
爱得清醒的情侣,彼此之间一定都“有所图”,诗人余秀华和杨储策最初在一起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
“关于我和杨储策,沸沸扬扬炒了许久,有人担心他图我的名气和钱财,有人说我又老又丑配不上他,但,其实,任何两性关系的本质,就是有所图,哪怕是门当户对的青年男女,也是有所图的,一个图他的青春,一个图她的美貌。如果说你一无所有,你没有东西被别人惦记企图,那么你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很通透,很清醒。
所以,后来他们分开,她也很果断,丝毫不拖泥带水。
是啊,即便是彼此心仪,情愫满满的情侣,也会是彼此有所图,更何况是普通男女?
我们总会在一些影视剧里,看到一些私企老板,明明知道公司有的员工,偷奸耍滑,却丝毫不管不问,大多数原因,就是他对这个人有所图。
要么是在关键时候,这个人有智谋,能谈下大客户;要么就是这个人关系不一般,能带来许多新的合作。
亲密关系,也是如此。
爱,其实也是一种等价交换,彼此之间,表面上看似在衡量爱不爱,其实多半都是在心里想着和对方在一起“值不值”。
所以,无论是夫妻,还是情人,爱得清醒的伴侣,都是各有所图,如此,才能让彼此之间,更亲密,关系更长久。
维持好“亲密关系”,需要“有所图”
《如懿传》里,有一句台词:“原来年少情深,也可以走到相看两厌,古今之情原是相通,凉薄之人,如何偕老”。
年少相识,彼此相知,却最后,心与心距离越来越远,如果如懿只是贪图男人给的“皇后身份”,或许,她也不会让自己爱得那么累,那么凄凉。
可见,当你对一个人,只有爱恋的痴心,而没有其他掺杂,那么你一生的生命都会投入在“爱情”里。
维持一段亲密关系,从谈恋爱到两个人一起生活,你一定要有所图,才能越爱越深。
就好比,你觉得自己孤单,所以想要找个人相伴,那么你一定要找一个性格开朗,能带动你的人,倘若你被一个人的美貌所吸引,而对方也寡言少语,那么多半,你们在一起不会长久。
又好比,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倘若男人希望女人贤惠温婉,能顾家,而女人却是一个职场女强人,每天为了工作忙碌到深夜,那么多半两个人,会越在一起越累。
所谓的亲密关系,是两个人的生活能够交织在一起,情感能够互通,心意能相互明白。
也就是说,你能理解我,我能感恩你。
所以,倘若两个人都只奔着“爱情的虚幻”,始于颜值上的吸引,看对了眼,却相处不来,那么想要让这段感情,相互扶持,互相体谅,多半有点难。
所以,想要让一段亲密关系持久,“有所图”一定要清晰明了,奔着目标找对象,才能圆满。
男女在一起,“有所图”,关系才长久
还记得,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帖子。
女人在和男人分手后,写道:“原以为爱情应该让我余生可依,他没车没房没存款,我都不怕,却不料,为他做饭,得到的只有他的嫌弃;为他洗衣,得到的只有他躺在沙发上打游戏;什么事我都一心来扛,他却事事两手一摊,什么都不管。
爱到最后是迷茫,只有重新让自己穿上铠甲,回到最初。奉劝各位,找爱人,一定要有所图,要么他让你衣食无忧,要么他对你体贴入微”。
爱,一定要清醒。
男女想要关系长久,一定要有所图,
毕竟,再爱,也要柴米油盐,也要一日三餐,也要有地方一起睡觉,有话语能聊得来……如此,才能互相不嫌弃,互相珍惜。
人性,是最不能直视的。
真爱,不是嘴巴上说说有多爱,而是两个人用行动,来证明;用相处,来加深;用相依,来久远。
所谓在一起三观相合,情意相投的人,大多数,其实都是内心有一番认真的衡量,才会在相处过程中,求同存异,互相成全。
有的人,看似嘴里说着找一个“看对眼”就行,其实,这种要求,是最难的。
因为,他心底里真正的“看对眼”,必定会衡量着对方的家境,工作,长相,价值观,未来孩子的教育等等各项标准。
看似无所图,其实“图”的最多。
所以,感情的事,从来都不纯粹,但也因为有利益的考量,才会长久。
因为这样的结合,互相有所图,必定能够相互满足,相互看得惯,也会更加坦诚。所以,在一起时,信任和理解也就多一些,隔阂也就会少一点。
生活与婚姻恋爱,都是一门学问。经营好了,可以是港湾;经营不好的,就变成了苦海。
“其实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无缘无故的爱情,也不会有毫无理由的喜欢,两个人最终能够走在一起确定感情关系,那么一定是有所图的。”人们总是说现在的感情太过于现实物质了,感情双方都是抱着不单纯的目的,就连美好浪漫的爱情都已经变得不那么纯粹了。不知道你对于这样的说法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可能有一部分人会觉得物质才是生活的基础,若如一份感情失去了物质经济条件作为支撑,那么不管多么深厚的感情最终都可能会崩塌。而也有人会认为感情就是应该要纯粹,除了爱情之外就不应该存在其他因素,就算现在没有钱,两人可以一同努力一同奋斗一同打拼。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贺梅说过一句话,深以为然。她说:“你图他人好,他图我漂亮,大家都是有所图的,谁也不比谁高尚。”
其实,感情本是如此,当一个人的身上毫无可图之处,又怎么可能会永远在一起?
爱一个人,总会“图”点什么。
哪怕是懵懂无知时,开始的第一段恋爱,都是有所“图”的。
是图对方的长相也罢,图对方的温柔也罢,哪怕是图对方笑起来好看都可以。最怕的,不是你有所图,而是有所图却不愿意承认。
就像在很多人眼里,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没有利益关系的,两个人相互喜欢,便是最好的故事。
于是有太多的人会觉得,爱情里,考虑太多,爱情的杂质多了,也就不算是真正的爱情。
但是,谁敢说自己爱一个人,真的完全不“图”什么?
张家辉和关咏荷刚确定关系时,关咏荷是女神,是当红女星,张家辉还在跑龙套,长相在娱乐圈也只能说是一般。
有人说,关咏荷和张家辉在一起,便是什么都不图,因为她什么都有。
只是,关咏荷,也是有所图的,唯一不同的是,她图的“利”,不是钱,不是名声,而是对方的人品好,是对方对她的体贴,是张家辉的野心。
说起来,什么都不图的爱情,确实很动听,但是爱情里,只有“有利可图”的时候,才会长久,虽然很现实,但你要懂。
爱情里,你图的“利”,决定了感情的质量。
亦舒在小说《随心》里写道——人,会不会同完全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来往?
大抵没有可能。即使纯是谈得来,也已经利用了对方的时间、精力,换取欢笑的一场闲聊,彼此交换了资料。
不管是友情也好,是爱情也好,一段关系建立起来的时候,一定会和彼此的需求有关。
好比你闲暇之时喜欢逛街,只有和有同样爱好的人,才容易走得更近,也容易从点头之交,变成真心朋友。
所谓的情投意合,也是自己的需求,和对方能给予的东西对等罢了,这种索取的过程,就是“有利可图”的过程。
只是,不同的人,所图的“利”也就有所不同。
之前看小视频,模特莎莎说过一句话:“别人说,什么都不图的姑娘很傻,但我就不图,我啥都有。”看似说的霸气,爱的坦然,但她图的,是能找一个对自己好的另一半,她不需要太多的钱是真的,但是她需要一个人来关心自己更是真的。
而生活中,还有一些人恋爱时,不图对方钱,不图对方对自己好,就图有个说话的人。这是不愿意忍受孤独的结果。
看似什么都不图,但说到底,还不是图一个人的陪伴吗。
所以,再完美的爱情里,都不会有什么都不图的存在,唯一有的,是自己追求爱情的侧重点不同,所图的东西也不同罢了。
而你图的“利”到底是什么,便决定了你这段感情开始的质量。
比如你图的是一个人的人品,你因为对方的人品愿意开始恋爱,到最后,有对方的人品做保证,这段感情哪怕没有结果,也一定不会太过失败。
只是,当你图的“利”是简单的钱财,或者孤独时的陪伴,哪怕你动了心,这段感情也不一定有好结果。
因为从一开始,你图的是什么,就是你感情未来的走向。
两个人能走多远,看的是“利”的多少,感情初期,两个人是互相需要的关系,感情到了后期能不能维持下去,看的也是能不能继续互相需要。
之前刘涛和丈夫王珂参加《我家小两口》时,喂了观众一大把狗粮,很多人都羡慕她们结婚多年,还能依旧幸福。
记得当时,主持人李维嘉问刘涛和王珂:“你们的婚姻关系是什么状态?”
刘涛说——我们相处越来越默契,睡觉前,我腰不好,他给我按一会,我给他挠痒挠一会,你说这是什么亲情爱情,我觉得完全不是...
刘涛说完后,王珂适时的加了一句:“工具的关系。”
听起来也许觉得好笑,但事实本就是如此,能当彼此的工具人,这段关系才有维持下去的可能和必要。
试想,当你不需要对方,什么都能自己做的时候,那么这段感情,真的还重要吗?
身边有个同事,每次公司组织团建,聚会结束后就忙着回家,超过十一点的活动基本不参加。
别人调笑他怕老婆时,他说了句:“我老婆怕黑。”
大家明面上,还是会笑话同事,但背后却羡慕同事对她老婆的贴心,也羡慕两个人互相需要的状态。
爱情是什么?
不是我说一句“我爱你”,我回你一句“我也是”,而是我刚想张口,你就能说一句“我在这”,之后两个人依偎在一起,说想说的话。
就像三毛曾说:“没有理解和陪伴,谈什么爱情。”
在你不能满足对方需要,不愿让自己图对方任何东西,对方也不会图你任何东西的时候,这不是爱人,这是陌生人。
而两个人在感情里,图的“利”越多时,彼此的关系越好,也更容易一辈子走下去。
毕竟,从两个人都对对方有所图开始,可能那个人便是唯一的存在,好比刘涛和王珂的互相需要,也像同事和妻子的互相照顾。
很同意桐华写过的一句话,她说:“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如果一个人的时候,不管受了再大的委屈,常常咬一咬牙就挺过去了,可是当身边有一个人关心时,却会忍不住呼疼、掉眼泪.....”
这句话,便是为什么要找一个人来爱的原因。
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抗下很多事,可以装作很坚强,甚至连自己都不觉得难过和悲伤,但不管是女生也好,是男生也罢,都需要一个人可以依赖。
这种依赖,就是爱情的前兆,你想要依赖的想法,和对方能依赖的现实结合起来时,这段关系才更加牢靠。
因此,爱,不一定非要形容的完美无比,力图美化爱的珍贵,因为爱情,有“利”可图的时候,才会长久,这句话也许很现实,但你要懂。
愿你能明白,自己所图的是什么,对方能给你的是什么,只有需求和供给相匹配,感情才会顺利。
那么,当我们爱上一个人,允许一个人走进我们的人生时,我们图的又是什么呢?如果你一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你可以想一想,最初时,那个人身上吸引你的东西是什么。什么吸引了你,什么就是你所图的。
我的丈夫,当初认识他,他长相普普通通,家境还一般,但他脾气挺好,懂得心疼人,人也勤快,踏实,他注重细节。
细节成就婚姻
在《幸福的婚姻》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想要和一个人结婚?
答案是:因为细节。
对于很多夫妻来说,也是一样,他们总是习惯性忽视那些日常小事上的体贴,却全然不知,爱的失去与获得,全在于那些细节上。
作者马德曾说;“真正推动爱情的,不是浓烈的爱,而是琐碎的光阴。”
婚姻哪有大起大落,最多的只是日常琐事,最能支撑两个人一路前行的力量,就藏在这些细枝末节中。
所以,当初选择我的丈夫也是对他有所图。
图他的脾气好、没有大男子主义和他家的氛围好。
网上流行一句话:“女孩子,结婚前一定要去他家看看,看他们家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
看看他的家里是如何生活的,看看他的父母是如何相处的,他的家庭,就是在和你结婚以前,他每天所处的环境,发生的事情,产生的情绪也都是在那个环境里的。你是否已经把他的父母当做亲人来看待,你是否能接受他在自己家里的状态,因为如果你们生活在一起,对方很有可能也是这样的,最自然轻松的状态。
结婚后,我发现,他爸爸也没有大男子主义,洗锅、做饭样样拿手,他妈妈喜欢说话,他爸认真地听着,有时候生气骂人,他爸爸也不啃声,他妈骂过后气消了,就和没事人一样,一家人还是其乐融融。
原来他的这些优点也是受他爸潜移默化地影响。
我们无需把自己想得太过清高,爱情原本也不是什么清高的东西。有所图是普通且正常的事,也是一件好事。有所图,才能形成两个人之间的拉力。图的越多,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越是紧密。
当然,我们追求爱情,赞美爱情。是因为,你图的东西,刚好Ta有,也只能Ta有。如此才能形成爱情里一对一的关系。
偶尔利己一些不是一件坏事。
我从不回避人们思维力里自私的部分。在爱情里也是这样。尽量去图一些实际的东西。因为爱情并不具备绝对的约束力。也就是说,你甚至都无法保证自己这一辈子,只会爱上这一个人,又谈何要求对方始终如一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爱情递减定律”,它指的是:
当一个饥饿的人吃了一个馒头的时候,他会觉得这个馒头非常美味,当他吃到第二个馒头的时候,他就会感觉到有一种饱腹感,而当他吃到第三个馒头的时候,他便会由于腹胀,感觉到这个馒头难以下咽。
将“递减定律”运用在爱情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爱情的热度,会随着情侣两人相处时间的增加而递减。所以,情感关系里存在着“七年之痒”等问题。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一生一双人呢?
并不是他们没有经历这个递减的过程,而是他们在爱情递减的过程中,重新创造了新的吸引力。这些彼此之间新的吸引力,有效的对爱情进行了增温。
只是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成功的为爱情进行增温。当你无法找到新的吸引点时,起码要保住那些旧的“有所图”。也就说,当对方,或者你自己的爱情在不断地被摩擦减少时,如果你的身上,对方的身上仍旧存在着,不可替代的,能够满足彼此需求的点时,你们的关系也可以长久稳定的维持下去。
我们图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图Ta 的容貌,图Ta的金钱,图Ta的学识,唯独不要仅仅图Ta对你好。
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他点明的也是爱情递减定律里的道理,只是更加绝对了一些。
事实上,概括起来,我们在爱情里,主要“图”的是伴侣身上的三点,第一,物质需求;第二,情感需求;第三,肉体需求。
爱情也好,婚姻也罢,本质上就是和另一个人合作,各有所图,各取所需。
一段爱情、一段婚姻,男女双方必然“有所图”才能成立。
前段时间,晚饭后,丈夫在厨房里洗碗,边洗边说:我这样的男人也好着哩!
我回了句:没说你不好,只是希望你比之前更好。
他微微一笑。
原来好的爱人,温暖的家,能够带给你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见山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