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东阿杂技团,领略文化的魅力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九曲黄河咆哮实践团 通讯员:杨玉欣 王浩远 杜鑫月
一种杂技承载一种文化,一种文化推动当地发展。东阿杂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为探索东阿杂技发展史,助推黄河沿岸文化传承与发展,7月11日,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九曲黄河咆哮实践团抵达聊城市东阿县,对东阿杂技团开展调研。
黄河流经东阿大地,黄河故土孕育东阿杂技。聊城东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杂技之乡”,东阿王曹植被奉为中国杂技的鼻祖,这也体现了杂技与黄河文化的联系。实践团成员运用社会工作倾听、表达、积极关注等专业方法与杂技传承人访谈了解到: 东阿杂技是经历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每一种杂技都弥足珍贵; 传承人表示杂技具有黄河文化色彩,杂技起源于黄河沿岸村落,为传承发展黄河文化,杂技传承人将杂技聚拢在一起,成为全国各地的杂技团。当然,对于政府的经费投入,杂技传承人也有较高期待。经了解,杂技团在疫情出现之前,出国表演成为常态,这也推动东阿杂技走向世界,杂技文化、黄河文化国际化,成为世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抔黄土,一种情怀。杂技表演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国家大力倡导下,作为一种政治任务,杂技团秉持爱国爱乡精神,致力于推动黄河文化普及乡村,杂技表演定期深入乡村,开展表演。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代杂技人都体现着奋斗拼搏精神,杂技人才也如雨后春笋般繁茂茁壮,人才辈出。
面对当前杂技传承状况,实践团成员在与杂技传承人进行深入交流之后,探索一条有效的传承道路。首先从政府层面,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与政策宣传,推动杂技表演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杂技文化的高质量传承; 其次是从社会层面,加大新闻媒体的报道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东阿非物质文化遗产—杂技,推动其人才培养;最后对于公民来说,应使个人真正地投入到文化传承的进程之中,做文化传承的推动者,倡导者。
经过此次杂技团之旅,实践团成员们感受颇深: 作为一种文化,如果得不到有力的传承与发展,从宏观方面讲,国家文化软实力将得不到提高; 从微观方面讲,个人精神食粮得不到满足。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肩负起传承文化的责任与使命,推动黄河沿岸文化与杂技文化的共同发展,促进当地高质量发展。
此次实践旨在推动黄河沿岸文化与杂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黄河流淌的每一处都成为文化智慧的结晶,成为当地发展的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