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必须牢牢把握的五大重大原则之一,“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论断掷地有声,振奋人心,映照着我们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荣传统,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着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回首百年征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磨难而淬火成钢,正是因为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必须在站稳群众立场上下功夫。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既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在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环境等方面抓落实;又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在经济上富民、政治上重民、文化上安民、社会上惠民、生态上利民。党史学习教育中,政府从“学位、车位、厕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办好一批暖心事,从行业民生问题入手办好了一批贴心事,从现实生活问题入手办好一批群众身边的烦心事,从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入手办好一批便民利民的舒心事。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做到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既“身入”群众,也“心入”群众,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真正做到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需要在走好群众路线上出实招。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作为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一是做到察民情、听民声,要俯下身子多走动、收起架子多沟通、摆正位置多思考,真正把基层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摸清、摸准、摸透,真正当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自家人,确保中央、省市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开花结果。二是做到化民怨、解民难,要超前教育引导、提前维护权益、靠前解决关切,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及时把法律政策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积极维护群众的正当合法权益,力所能及地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在提升群众工作能力上见实效。在山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充分考虑群众感受,充分接受群众监督,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我们都要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当好人民勤务员、做好群众贴心人,我们党就能始终赢得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与爱戴。
复兴大潮是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汇成的,史诗成就是亿万人民一笔一画书写的。新时代我们要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一切工作始终,必将在建设现代化新征程上书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