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口腔科普:普通人必知的护齿小知识

口腔健康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很多人对口腔护理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各种口腔问题频发。下面人民医学网(隶属于正仁教育)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普通人日常用得上的口腔科普小知识,帮助大家轻松护牙。


一、刷牙这件“小事”,你真的做对了吗?

1. 选对工具是基础

牙刷:别觉得牙刷随便买就行,小头软毛牙刷才是王道。小头能更好地深入口腔角落,软毛则能减少对牙龈和牙齿的损伤。电动牙刷虽好,但一定要选有压力感应功能的,避免刷牙用力过猛伤到牙齿和牙龈。

牙膏:含氟牙膏是预防龋齿的好帮手,一般成人用的含氟浓度在1000 - 1500ppm就可以。不过家里有3岁以下小朋友的要注意,给他们用的时候挤米粒大小就行,6岁以下的孩子用牙膏也得家长在旁边看着,防止他们不小心吞下去。

2. 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巴氏刷牙法:这可是国际公认的有效刷牙方法。把牙刷刷毛45°抵在牙龈和牙齿交界的地方,也就是龈沟处,然后做水平颤动,每次颤动幅度别超过1毫米,颤动4 - 5次后,再顺着牙齿长轴方向拂刷。牙齿的每个面都要刷到,包括牙面、舌面和咬合面,整个刷牙过程不能少于3分钟。

别犯这些错:千万别再用横向拉锯式的方法刷牙了,这样很容易把牙齿磨出楔状缺损。还有,刷舌头也别忽视,刷一刷能减少口腔里70%以上的异味气体产生。

3. 日常刷牙小细节

牙膏用量:成人每次挤豌豆大小的牙膏就够了,挤太多不仅浪费,还可能让氟摄入超标。

刷牙频率:每天至少刷两次牙,最好能在每次吃完东西30分钟内就清洁口腔,这样能减少60%的牙菌斑形成。


二、口腔问题早发现,这些症状别忽视

1. 牙痛

自发性剧痛:要是牙齿突然疼起来,尤其是晚上疼得更厉害,那很可能是牙髓炎,得赶紧去看牙医,可能需要做根管治疗。

咬合痛:咬东西的时候牙疼,还发现牙龈有脓流出来,这一般是牙周炎急性发作了,需要去做龈下刮治。

2. 牙龈出血

刷牙出血:很多人刷牙时牙龈出血,觉得是小事,其实90%都是牙菌斑惹的祸,这时候需要去专业机构洗牙。

自发性出血:要是牙龈没受什么刺激就自己出血,那就得小心了,有可能是血液方面出了问题,比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3. 口臭

生理性口臭:早上刚起床,或者肚子饿的时候,嘴里有点味道是正常的,刷完牙一般就没了。

病理性口臭:如果口臭一直有,刷完牙也改善不明显,很可能是牙周炎在作怪,牙周炎患者的口气异味比健康人严重5倍呢,得赶紧去治疗。


三、智齿那些事儿,到底拔不拔?

1. 智齿为啥爱“捣乱”

智齿其实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现在我们的下颌骨比以前短了大概10毫米,所以85%的智齿都会长歪,也就是阻生智齿,容易引发各种问题。

2. 哪些智齿得拔

经常发炎:要是智齿周围的牙龈老是肿起来,疼得厉害,说明它可能引起了冠周炎,这种智齿最好拔掉。

影响邻牙:有些智齿会顶着前面的牙齿,把前面的牙齿挤歪,甚至把前面牙齿的牙根顶坏,这种也得拔。

没有对颌牙:如果上面的智齿长了,下面的智齿没长,或者正好相反,时间一长,长出来的智齿会伸长,容易塞牙,引发龋齿,也建议拔掉。

3. 拔智齿后怎么护理

止血:拔完智齿后,咬着棉球30分钟,24小时内别漱口,不然血凝块掉了,伤口就不容易愈合。

饮食:拔完牙2小时后可以吃点温凉的流食,像粥、牛奶之类的,3天内别吃辛辣刺激和硬的东西。

注意并发症:要是拔完牙3天后还疼得厉害,可能是得了干槽症,得赶紧去医院处理。


四、日常护牙小妙招

1. 善用牙线

刷牙只能清洁牙齿表面,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很难刷到,这时候牙线就派上用场了。每天用牙线清洁一次牙缝,能有效预防邻面龋齿。

2. 定期洗牙

就算每天认真刷牙,时间长了,牙齿上还是会形成牙结石。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去洗一次牙,把牙结石和牙菌斑清理干净,保持口腔健康。

3. 少吃甜食和碳酸饮料

甜食和碳酸饮料里的糖分和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增加龋齿的风险。吃完甜食或者喝了碳酸饮料后,最好及时漱口。

4.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影响口腔健康,吸烟容易导致牙周炎、口臭,还可能增加口腔癌的风险。所以,为了口腔健康,尽量戒烟限酒。

口腔健康需要我们日常用心呵护,掌握这些实用的小知识,就能让我们的牙齿更健康,笑容更灿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