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六点开始跑大马线上半程。不过,跑步过程当中,我开小差了。
很多人都曾问过我,跑步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村上春树是这样回答的:“冷时就想冷的事情,热时就想热的事情。”这样的回答也够巧妙的。说实话,跑步的时候,真不适合思考。跑就是全部。
不过,今天,我想到了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计步APP的分享。类似的软件有很多,朋友圈每天还有排名。曾若干朋友问过我,跑那么多,为什么不计步。如果那样的话,我肯定经常占据朋友圈封面。有的软件还可以用步数赚钱,我肯定能赚到。
我玩过计步器。2013年9月我在某宝上淘了一个。当时不知道手机APP在哪儿?后来跑步时发现,它的距离数据和真实情况差太多。至今它还躺在抽屉的一角,送人都没人要。
后来,有更加准确的手机APP计步了,我为什么不用?
首先,我开始跑步了。马拉松不论是全程还是半程,均以公里计,不以步数计(这基本是废话)。我需要关注的是配速,距离,心率。更专业点的要关注步频。步数对我真没意义。
其次,关于每天一万步的说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有这种说法,每天一万步就可以保持健康。这一万步怎么理解?每天全天的总数,还是集中一个时段的数量。如果从早上睁开眼开始,晚上睡觉结束,一万步对身体基本没什么影响。如果集中完成,那么以什么速度完成。按一万步十公里来算,我跑步用一个小时,高手半个小时,有的人要走两个小时。一样吗?如果想以这样的方法来减肥,更是扯。一般人走路的速度,根本达不到减肥心率。(减肥的依据是心率多少,而不是出汗多少。)
再来说说占据朋友圈封面吧。我的朋友圈中,跑步大神太多。每个周六日,不是全国各地到处跑马,就是小伙伴约着去跑山玩越野,100公里都不稀罕。我占据封面,做梦都不敢想。当然,这些人大多数都不计步,理由基本跟我差不多。只和自己比,不跟别人比。
也不是完全没计过步。曾经在跑群里参加一个团体活动,计了一周。看非跑友给自己的步数点赞,真是汗颜。活动一结束,赶紧关闭。更别说流传的那些类似于把手机绑在狗身上的段子了。真不好玩儿。
当然了,如果每天在同一时间段,能以自己的最快速度走一万步,对身体当然是有益无害的。比每天只坐不动不知要强多少倍呢。
胡乱想到这些,大概用了七八公里的时间。然后我发现,我的速度提升了。记得去年郑开第一次参加半程比赛,官方净成绩是2小时15分多。之后,很长时间都无法超越。每次想打破这个记录而未果时,心里都会有一点小小的沮丧。下半年,为了准备北马,就没再关注半程的成绩。不料,今天的成绩大大令我惊喜了一番,在2小时10分以内,而且完成的很轻松。
村上春树曾感慨,跑步使他的肌肉组成结构在30岁的时候,还能改变以适应马拉松。我说,这种改变40岁也可以,50岁也未尝不可。马拉松赛场上六七十、七八十岁人的也不少啊!
早上跑步碎碎念,下午写字一小篇。得之匆忙,非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