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生命越加热爱。一方面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并且逐渐得到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主动放弃了一些不可能达到的目标。”---罗素
信息的流通、科技的发达,社会生活越方便但也越趋于浮躁。有人开始迷茫了:“我到底是谁?我从何而来?又该往哪里去?我想要的是什么?我应该怎样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每一个问题,几千年前佛陀就已经开始自问。要回答这一堆的问题,并非一言两语能说得清楚。可能很多人都没有问过自己。
认识自己,被提上了一个很热门的话题。畅销书里、鸡汤软文里,到处都是《遇见XXX的自己》、《爱上XXX的自己》。
很多人,从小到大,耳边一直回响着:“你应该做,你不应该做。”做了应该做的,可以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毕业出来工作,父母亲人劝你最好做这个而不是那个,领导希望你全身心贡献给工作,你带着他们的期望,一步步走过来。
你满足了所有人的期望,乖乖的读书,找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选择了一个别人觉得不错的伴侣,过着不错的日子。生活像上了发条,中规中矩的行进着。
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可曾感到一阵阵的空虚袭来。半辈子,好像都是为了取悦别人,满足别人的期待。你可曾问过自己:“我想要的是什么?”
英在一家还算有名的事业单位工作,收入比同龄人算高。七八年来,照常的上班、下班,业务技术随着年资的增长,也有一定的提高。但相对于单位里其他努力学习的同事,肯定是比不上的。
一个人的时候,下了班,买菜、煮饭,吃饱了在沙发上一躺,煲煲剧,刷刷淘宝,一晚又过去了。休息天,睡个大懒觉,或者与朋友见见面,逛下街。
因为收入不低,也没有大的支出,衣服护肤品首饰什么的,想买什么就买。
咋一看,日子好像过得挺舒心的。
但是,其实她内心是纠结的。她不喜欢这个工作,不愿意去做有关提高工作业务技术的事情。她觉得反正再怎么努力,在这个岗位上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麻烦别找我的心态。
说了想学烘培烹饪,说说而已,没有去找相关的任何东西,例如哪里有培训班,收费如何上课时间如何。想学一门乐器,一门外语,结果是怕自己坚持不下来,也没有开始。
结婚后,生了孩子。除了多了对孩子的牵挂,日子依然在进行着。
对工作,越发的不满意。无奈的是,又需要工作养家育儿。
从二十岁到三十岁。她自己也觉得不快乐。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若只是一份安稳的工作,然后是尽量多的时间陪陪家人。然而这份工作的时间有时也不固定,经常需要加班加点,更没有勇气去换一份工作重新开始。有时候看着同事在进步,心里闪过一点的空虚,但也舍不得用下班后的时间充充电。
时间依旧无情的流逝着。
但是,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看到一个很精彩的回答:你想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就问问自己,假如明天就死去,最遗憾没有做的是什么?
遗憾没有看看外面的世界。那就努力工作攒钱,做各地旅游攻略。或者来一个迟到的间隔年,或者你想要看世界的其它的任何方式与计划。
遗憾没有好好的陪伴家人。那就在陪伴家人的时候全身心高质量的陪伴。可以推的饭局可以省略的聚会都不要,只用来回家看看。
遗憾没有学会某样技能,那就现在开始,认真去学。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每一个努力每一个成果,都让人觉得如此的踏实。还要记得,生活最大的完美就是不完美。那么,快乐也会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