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两种模样

时光的两种模样

小时候的夏天,总觉得时间是泡在井水里的西瓜,凉丝丝、慢悠悠,能啃上一整个下午。那时我最爱蹲在老院的门槛上,看爷爷用竹篾编竹篮,竹丝在他指间翻飞,阳光从树叶缝里漏下来,在地上织成晃动的光斑。我数着他编好的竹圈,一个、两个、三个……数到第十个时,蝉鸣还是没歇,天边的云也还停在原来的位置。就连等妈妈下班的半小时,都能被我拉成一场漫长的“冒险”:追着院子里的蜻蜓跑两圈,在墙角挖个小坑藏几颗玻璃弹珠,再趴在窗台上看蚂蚁搬面包屑,直到听见巷口传来熟悉的自行车铃声,才惊觉“原来妈妈这么快就回来了”。

那时的时间好像总也用不完。盼春节要从立冬就开始数,数完二十四节气,数完日历上的红圈圈,才能等到穿新衣服、放烟花的日子;等一场动画片要守在电视机前,看广告反复播三遍,片头曲才会慢悠悠地响起;就连上学路上的十分钟,都够我和同桌在路边捡枫叶、比谁的糖纸更亮,走到校门口时,还觉得没玩够。我总问奶奶:“为什么时间走得这么慢呀?”奶奶笑着摸我的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那时的我不懂,只盼着自己能快点长,快点把“慢”的日子甩在身后。

可“长大”这件事,好像是在某个瞬间突然完成的。去年夏天我回老家,再蹲在老院门槛上时,才发现爷爷的竹篮编得好快,不过一支烟的功夫,一个雏形就出来了。我想再数竹圈,却发现目光总被手机消息打断——同学发来的作业提醒、老师转发的复习资料、群里弹出的考试通知,一条接一条,像赶趟儿似的。等我回过神,爷爷已经把竹篮编完,正笑着问我:“怎么发愣呢?刚才叫你好几声都没听见。”我才惊觉,原来一下午的时间,已经悄悄溜走了。

现在的时间,好像变成了握不住的沙。早晨六点半闹钟响,闭着眼摸过手机关掉,再睁眼就到了七点,只能叼着面包往学校跑;课间十分钟想趴在桌上歇会儿,刚闭上眼,上课铃就响了;周末计划好要整理错题本、背英语单词,可刷会儿题、回复几条消息,天就黑了。上次和妈妈视频,她说:“你小时候总盼着长大,现在倒好,半年才回一次家,视频都没说几句话就要挂。”我看着屏幕里妈妈眼角的细纹,突然想起小时候她陪我搭积木的场景——那时我们能搭一下午,现在却连好好说句话的时间都觉得紧张。

后来我在一本旧书里翻到小时候的日记,里面写着:“今天和小明在河边捉蝌蚪,从下午两点玩到五点,太阳都落山了,真开心!”下面还画着歪歪扭扭的蝌蚪和太阳。我突然懂了,时光的快慢从来没变,变的是我们对待它的方式。小时候的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微小的瞬间:一片云的形状、一只蝌蚪的游动、一颗糖的甜味,所以时间被拉得很长;长大的我们,总在盯着“下一件事”:下一堂课、下一次考试、下一个目标,于是时间就被拆成了碎片,匆匆忙忙地溜走。

现在的我,偶尔会刻意放慢脚步。比如放学后绕远路走回家,看看路边的梧桐树又落了几片叶子;比如周末放下手机,陪奶奶包一次饺子,听她讲我小时候的趣事;比如做完作业后,趴在窗台上发会儿呆,像小时候那样看看天上的云。我发现,那些被我用心“接住”的瞬间,会把快节奏的日子重新变慢——就像奶奶包的饺子,要慢慢擀皮、慢慢填馅,才能尝出家里的味道;就像小时候的时光,要慢慢感受、慢慢珍藏,才能在长大以后,想起时还觉得温暖。

时光会走,可那些认真度过的慢时光,那些被我们放在心里的小美好,永远不会消失。它们藏在爷爷的竹篮里,藏在妈妈的唠叨里,藏在我们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里,提醒我们:不管走多快,都别忘了偶尔停下来,看看身边的风景,因为时光最好的模样,从来都是“慢慢”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四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爸爸对离婚唯一的要求是:“什么都不要,只要孩子”,结果就是爸爸净身出户只带走了我回到农村,回到...
    珞宝阅读 5,824评论 11 54
  • 《两种妈妈与两种孩子》(得到)武志红的心理学课读后感。 人都是从孩子变成大人,接着有自己的孩子,再是孩子的孩子当了...
    根莲说阅读 2,967评论 0 0
  • 奶奶家院子里原来有一颗很大的杏树,树下是爷爷搭的小石凳。儿时在大树下嬉戏玩耍,每到秋天树叶落尽,只留下单薄的...
    纯棉姑娘阅读 3,940评论 1 1
  • 1. 最美好的时光 曹宇束 轻罗小扇慢摇,点点流萤翩飞。夏日有焰火般的烈日高悬空中,时不时,几阵暖风...
    听语堂阅读 11,058评论 0 33
  • 时光 一代代人成长,一代代人老去。时光卷走他人的故事,我们却只剩下自己。一艘岁月之游轮,驶出港湾风吹浪打,即便是...
    格列兹哲阅读 3,30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