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凯恩
我现在主要有两种习惯已经养成,第一是上车就开始听课程,第二是早上早起进行写作,第三就是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动感单车20-30分钟)。
这两项内容给我带来的好处是相当大的,坚持下来我将会获益无穷。
大家都知道复利的好处,一个好的习惯如果能坚持下来,这将对我产生的影响会像复利一样无穷无尽。就像数学中的抛物线一样的增长。可是真正能坚持下来的能有几个人,根据大数据统计:在失败的人中当中,42%人会在前面七天就放弃,又有40%的人会在第7到21天之间放弃,还有18的人在最后的9天中放弃。
人人往往经历几个阶段 :
阶段一 反抗期:马上就像放弃
阶段二 不稳定期:被预定事项和他人影响
阶段三 倦怠期:逐渐感到厌烦
弄清楚了坚持下来一项事情会经历这些事情之后,在各个阶段,我们才会有各种对策去针对性的解决相关问题。
当然,针对养成习惯而言,我个人觉得,我个人觉得行为模式化和例外规则尤其重要。这个符合人性的弱点,只有针对性的做出一些让自己心里安心的事情,才能有效的坚持下来。
比如每天早上听财商教育的课程,我从中受益很大,而且早上的30-40分钟时间,我完全可以当成自己的学习时间。通过每天早上的学习,我从中收到的益处还是很大的。一点一点的实现进步,远比急功近利的要好很多,急功近利得来的能力,往往效果当时很好,可以不利于自己形成长期的能力储备。
有时候,我们会为我们拥有短期的爆发力而骄傲,比如在单位时间内背书,比一般的人要强。
其实,我们走进了 “临时抱佛脚” 的陷阱,我们会因为自己的这种能力,而忽略长期积累带来的复利。这种损失相对而言对我们是致命的。
就像很对人年轻的时候看《道德经》,那时候知道这本书很好,可是看完了什么也记不住,因为阅历的关系。很多东西只是知道,却很难理解,《易经》也是一样。
这几本很有内涵和道理的书籍,对我们在年轻时候看过而言,如果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反而是一种陷阱。
对年轻人而言,没懂但是觉得自己看过了。觉得就那样,最后放弃了一本经典好书。
就像很对人,我自己就是典型,很多时候就是浅尝辄止,急功近利。
学会慢慢积累,一部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去做一些事情,对我们的未来而言,带来的好处将是收益无穷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地基打的够深,我们才能建的足够高。打地基都是很需要耐心的,就像《易经》里面的乾卦里面的第一爻:潜龙勿用。
就是说,第一阶段一定是隐藏的很深的,并且大家都是看不见的,这种努力,再未来的作用确是像地基一样牢固,大家能看见的都是表面的成就,却没有看见深层次的地基起到了重要作用。
针对我自己而言,就是要多一些独自努力和行动,凡是做了才知道,行动力必须增强,错了不要紧,关键是自己害怕失败,不敢尝试这就是最大的失败。不做听别人道听途说,最后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行动是克服内心恐惧的唯一法宝;
行动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