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的下午,单就这几个字,就叫我喜欢。其一封面用的那种简朴、有些斑驳的字体,封底是美国小镇China的一张明信片,其二发生在慵懒的下午的咖啡馆,享受这样的午后,惬意而舒适,不知道这样算不算理想,所以想了解,理想的下午应该什么样子。
书讲的什么呢?“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 晃荡这个词,很有共鸣,让我想起每次旅行,自己的状态。
旅行方式其一,不是带着特定目的,目的性极强,太郑重其事。每去一处,必了解此地各种背景,研究攻略计划行程,到后每处景点必拍照,经过各种滤镜PS处理,而后发朋友圈,发抖音,博取点赞评论此为一种旅行;
兴之所至,随意晃荡,感受各种未知,不去想拍照留念,用心体会(来点音乐更佳),融入当下体验自己原始的感觉,此为一种旅行。
无法说哪种方式更好,既存在都合理。前者刻意,后者自然,但如同听同样一首歌,有人只是觉得好听,有人却听得流泪,其中有何不同?——我惟愿不管如何,活成自己真实的样子就好。
书的序中提到了,初中学过的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百度了下,当初背诵的熟悉的段落: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空灵的夜色描写暂且不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试问一千年后的你我,谁还有如此的闲情逸致?忙着焦虑,忙着赶时间,忙着... , Get busy dying.
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奋斗,无可厚非,但我想,总要给自己留一些时间,仰望星空,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就跟自己淡淡地相处就好,别弄丢了自己。
说来说去,书中的“理想的下午”究竟啥样?
理想的下午,有赖理想的下午人。这类人乐意享受外间,乐意暂且搁下手边工作,乐意走出舒适的厅房,关掉柔美的音乐,合上津津有味的书籍,套上鞋往外而去。
也只是漫无目的地走,看看市景色,听听人声。
理想的下午,要有理想的街树。
理想的下午,宜于泛看泛听,漫漫而走。
理想的下午的音乐。
理想的阵雨。
理想的黄昏。
为了无数个这样的下午,你我一径留在城市。然在随时可见的下午却未必见得着太多正在享用的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还有工作,还有家庭,还有。。。总有不得已的东西需要忙。
没有桃花源可以躲,你也不可能远离红尘。只愿在繁忙平凡的生活中,留给自己一些闲、散的时间,不负韶华。不要有一天”对着镜子里的人发火“。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己莫惜金缕衣。
经常混的咖啡馆月底就要关门了,复杂的情绪难以言表,购下此书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