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农历的初一十五,头一天晚上,母亲的电话就来了:明天就是初一(十五)了哦,记得烧香拜佛。电话的这头,我会啄米似的点头,好的好的,妈妈,我知道了。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凡事均会以菩萨的要求与标准去行事。小时候曾经家境贫困过几年,最不济的时候,母亲就是靠着菩萨会怜惜她,会照顾她的家人这样强烈的念头来度过。那个时候,我很叛逆,心里极度反感母亲拜菩萨的行为,甚至还会觉得丢脸。现实中的家境都已经这样了,还有心情去参拜那些虚无的菩萨。为这个,母女俩没少发生过冲突。稍大一点,外地上学了,参加工作了,与母亲相伴的日子越来越少。每次相聚,母亲依然向我描述我不在她身边的日子,菩萨在什么时候给了什么启发让她知道我过的还不错。她又是如何与菩萨沟通与祈祷我的平安与健康。看到我好好的回来,她越发感恩上苍,感恩她自己的虔诚,感恩冥冥之中菩萨那一双慧眼的关爱。渐渐的,我不再反感,偶尔会附和。有一次,我的母亲来到我的居所,看到客厅里上供的一尊观音,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这尊观音是我们楼上一位八十多岁老人的,因为搬新房子了,新房子里已经有了一尊,这尊就送给我了。并交代过让我们初一十五上柱香,供奉一些水果即可。我的母亲从此后,每到农历初一十五均会给我电话提醒。
父母渐老,但精神矍铄,依然生活在农村老家。随着我们兄妹的各自成家,给予父母的物质越来越多,而给予他们的陪伴却越来越少。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与父母关系普遍的现状吧。如今,父母依然耕耘着我们原有的自留田和土。我们那一带是平原地带,水泥路已经全部修葺到自家田土,而现代化的收割机器也是可以直接开到田地里面。两三亩的稻谷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全部收割完毕并送回家。对比于以前年代的辛劳,我的父母非常满意如今 的轻松。虽然如此,毕竟岁月不饶人,身为子女的我们是非常不情愿他们仍然从事种植的农活。每次都咆哮着要他们将田地租出去,每次都会争执的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固执的老人,固执的恪守他们的生活方式。今年夏天,因为回家奔赴一个侄子的婚宴。知道我们回家,母亲急急忙忙的挎着篮子就往300m外的自留土里去,那里栽种了很多的瓜果蔬菜。我也跟着去了。不远处有一条小沟,搭着一根木条,需要从木条上走过去。这在小时候的我们,是乐此不疲的一种游戏。可多年不运动不劳动的我,却战战兢兢,不敢过去。母亲很自然很轻松的过去了,然后把手伸过来,扶着我一步一步的挪了过去。到了我们家的自留地,母亲如数家珍的告诉我辣椒是才种没多久,但已经结的满满的。豆角都快老了,你看,那些黄豆,长的多茂盛呀,我想着等黄了,给你晒干,你拿回去打豆浆喝。你看,我们家的稻谷,谷穗多么饱和,今年是个大丰收。到时候出来的米你带回去吃啊。这个米,就不像城里面买的米,我这都经过太阳暴晒的,什么东西都要吸收阳光,吃到肚里才健康。母亲絮絮叨叨的描述,语气里满满的自豪与成就感。我也被感染了。我的母亲,用最原始的方法,用一颗最天然的初心与她的农作物交流。这是她的乐趣,作为子女的我们,真的了解吗?
我们有多少次一味的给钱,买保健品,嘱咐父母吃好喝好。每次的回家,匆匆忙忙,只为应景式的探望。我们以为的爱,真的仅仅只是我们以为的。如果爱对方,请按照对方需要的方式,这才是真正的爱。而领悟并实践真正的爱,才是一种成长!
母亲虔诚拜佛,那是她的一份信仰。是她的精神追求。我发现,当我渐渐的不去反对,并与她偶尔交流这个话题时,她是如此的幸福。父母不愿离开他们的农作物,每当我们离家,他们一包包一袋袋的往我们车上装载家里的农产品,他们在满足于自己的一份心愿:还能为儿女做些什么,还能被子女所需要。如果,子女也能表现出相应的热情,不管是父母给的什么,都一一愉快的接受。那就给他们的满足再加上了幸福的筹码。这,就是作为子女的一种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