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有效”的掌握一本书

说到“读书”这两个字,大家并不陌生,甚至认为把一本书从头到尾看一遍就可以了,从来都不反思自己在书中学习了哪些知识,只是为了敷衍了事,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然而过了几天却忘的一干二净。

有个朋友在过节的时候向我炫耀说:”他一年阅读了50本书。”我看着他满脸兴奋的表情,随口一问,那你记住了多少?这位朋友顿时语塞,脸色有点发青。我于心不忍,只好劝他,没事你一年阅读了50本书,其他人却连5本都没读完,你已经够优秀了。

通过这件事情,不经让我反思自己,自己在阅读的时候是否掌握了书的大概内容?仔细思考,发现我和我的这位朋友犯了一样的毛病,都是在“量”而不在于“质”,这就让我很是苦恼,于是就寻找大量的办法,在通过一位老师的介绍下,品读了大岩俊之写的《实用性阅读指南》,这让我越读越兴奋,明白了阅读是有技巧的,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改善的。

这本书的作者大岩俊之在毕业后担任了四家公司的法人销售,销售额年均长1.5倍,而且销售业绩始终保持第一,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年读了300本书,开发了著名的“读书法”,获得到众多人的喜爱,成功著名的培训师。

本书主要讲了三个重点。

一、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

二、如何牢记住书中的内容

三、如何将书中的知识汲取,并付出行动


p1461936.jpg

那我们来看第一个重点内容“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

像我们平时阅读书的时候,往往是“漫无目的”的阅读,只知道从头看到尾,没有一丝章法可言,到最后只是彻底消失在脑海当中,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大岩俊之则说明,要带着“目标”去看书,去思考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能带给自己什么样的好处?这样你就会随着自己目标会更加的专注于阅读当中,会记得更牢。

在带着心中的“目标”时也要注意浏览重要的“信息”,一本书当中只有20%的重点,剩下的80%内容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只要找出这20%的重点,你就相当于掌握书中的全部内容,这样效率就非常的快,而且记忆的强度也会更深。

一本书当中,要最先观看“序言”、“目录”、“后记”,大多数人会忽略这些,直接翻阅到正文观看,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因为在看完“序言”之后你会了解这本书的概要,这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仔细阅读。而“目录”相当于书的整体构成,看完目录你就能了解书的“全部内容”。“后记”则是作者最后的感想,以及对出版社和家人的感谢,这种比较能提升对作者的亲切感,会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上面讲述的是本书的第一个重点:最先需要阅读书的“目录”、“序言”以及“后记”,带着目标阅读,寻找书中重要的20%的内容。

接下来说第二个重点:如何牢记书中的内容?

一般来说,我们在拿起一本书读完一次,就放回原处,好长时间都不触碰,这就会导致大脑中的印象会越来越浅薄,直至消失,而大岩俊之则建议一本书至少要读“三遍”。因为根据“艾宾浩斯”曲线,大脑记忆没多久就开始快速遗忘。20分钟之后,遗忘42%,1小时后会遗忘56%,1天过后,甚至会忘记74%的信息。读“三遍”的话则会记忆的更加牢固,不容易忘记。

大家发现没有,当我们品尝美妙的食物,以及观看让人激动的电影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不会轻易的忘记,事后回忆时,也能还原出70%的场景。因为我们在干这些事情的时候,是调动我们的感情经历着这些,所以记忆的也是更加清晰。所以在我们读书的时候,积极的用感情阅读这本书,这就会让信息不容易从脑海中遗忘。

《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极力推崇“思维导图”,认为思维导图能增加理解力,发散自己的想象力,能产生新的创意,具体方法:拿一张A4纸横向放置,最少用6种颜色以上的水性笔,然后根据书籍制作思维导图。

根据“书”、“目标”、“总结”、“答案”就可以清晰的了解一本的全部内容了。

以上是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善用“思维导图”,反复读,至少读“三遍”,带有感情的去阅读。

下面是书中最后一个重点:如何将书中的知识汲取,并付出行动。

根据你的具体目标,运用SMART原则,所谓“SMART原则”就是根据清楚详细的目标,用数据等数据预测可达到的程度,然后定下具体的时间,何时能达到目标。

想象自己达成目标的样子,因为这会让我们激发出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去完成它,但是一定要思考现实与理想中的差距,一步一步的计划,慢慢时候,切勿好高骛远。

在读完这本书时,我是如获至宝,根据书中的内容,分析了自己欠缺的不足,在实践当中利用书中的技巧发现阅读也是如此的轻松,于是我连忙把这本书安利给我的朋友,我的朋友在看完这本书时,向我表示郑重的感谢,我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