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关于作家亦舒的信息,说她今年71岁,已经出版了300本书籍。
我天,这真是一个让人震撼的数据。
平时我还挺关注优秀作家的,不过大部分都是写作上比较深度一些的作家。我很少关注写言情类的作家。
中学时我看过琼瑶、席娟的言情书,看完也就那样了,图个娱乐,没有啥营养。后来有了手机,在网上看言情网文,看着看着就觉得没啥意思,不看了。
我之前一直觉得人如果阅读的话,应该看一些有深度的东西,要不断追寻生命的本质和真理,增长自己的智慧。
那些小情小爱看了有什么用?不应该在那些读物上面浪费时间。所以我看到写爱情小说的作家,内心里是不重视的。
直到后来,作家连岳影响了我的观念。
连岳开过专栏《我爱问连岳》,经常回复女性们对于爱情的疑问。回复很贴心,也很有哲理。
可是我却觉得,这样的一个作家,你不去关注更宏大的事情,老是情呀爱呀的,是不是有点小儿科?
再后来我看到一篇网易女人对连岳的报道,里面连岳谈了自己的对爱的看法。
他说:
“时政和情感,如果我只能写其中一种,我会选择情感。爱就是最重要的题材;爱不重要的社会,没有其他有价值的可以追求。而且,它完全可以承载我在时评中想要表达的东西。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爱自己想爱的人,才会爱一个正常的社会和国家。”
“爱情就是知识的一种,可以求取,可以学习,可以用来使我们的生活更舒服一些。
“我们的爱情普遍质量低下,和我们的前辈有关系。我们把上一代的尴尬男女关系当成了爱情的样本,要么虚荣得半死,要么软弱得半死,合起来就是一个全死。
“在中国这个传统压力大、家族压力大、思维定势压力大、虚荣压力大、个人存在价值小的‘四大一小’现实中,要有点自己的爱情,不从众的勇气是第一位的。”
连岳成功地颠覆了我对于爱情的看法,所以我对其他写爱情小说的作家也重视起来,比如亦舒。
亦舒出生在上海,5岁跟着父母去了香港生活、读书。她小时候就喜欢写稿,14岁发表第一篇小说,17岁出版个人首部小说集,中学毕业就进到《明报》当记者。她当过电影杂志编辑,酒店主管,政府新闻官,电视台编辑……
她的工作,几乎都是跟文字有关。但是她写的小说,却以爱情为主。
亦舒自己的爱情比较坎坷,17岁爱上画家蔡浩泉,家人不同意,她未婚先孕,而且用自杀逼迫家人同意。18岁她生下儿子蔡边村。3年后她和蔡浩泉离婚,一个人生活。
接着她又爱上香港男明星岳华。发生了一段感情纠葛后,她去了英国读书。
在英国曼彻斯特,她读酒店管理专业。上课之余,她写日记,记录当时的生活。
在英国的学业结束后,她回到香港工作。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但是她早上六点钟就开始写稿,写完稿子去上班。下班后回到家,继续写。周六周日都接剧本来写,坚持写了8年。
这样的勤奋用功,当然有巨大的回报。当时香港掀起读亦舒的旋风,据说读者们的阅读速度跟不上亦舒的出书速度。
亦舒不避讳自己爱钱,甚至她写作的动力之一也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她写《喜宝》时,喜宝说:没有很多很多爱,有很多很多钱也是好的。
这大概也是亦舒的心声吧。
亦舒在写作过程中有过苦闷吗?当然有。
她这么说过:
“我穿着睡袍埋头苦写,但是那些女主角就穿着靓衫坐开蓬跑车与男生去跳舞到天明。我闷到想吐……我生活之闷,我是天下第一闷人啊,我九点睡觉,完全没有夜生活。我的夜生活甚至无资格去到明珠930。”
她如此勤奋努力,所以写作几十年,出了300本书。她的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她在小说中传达的观念影响了很多女性,比如“女人要独立、姿态要好看”等等,她被读者称为师太,可见在文坛中地位之高。
向亦舒学习,学习她在写作上的勤奋努力,并且要传达出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在小情小爱上,也要有自己的人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