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昨晚罕见的发烧了,喉咙肿痛之后陡然体温升到39度。这看起来莫名的病痛,其实心里清楚是因了昨天发生的一件事。
从前看书,写到某某人抑郁而终总难想象是怎样的精神悲怆才会影响到有型的肉身。然而描述年龄的方式从长大到变老后,自然而然学到了敬畏和同理心。
今天外出一整天,奔波了近三百公里。这也算是第一次无陪伴的情况下,这么长距离的在高速上行驶。比我预想的,把控的更好。
看望了好友的孩子,在矫正中心上课一月有余的轻微自闭症儿童。陪孩子吃饭,看电视做游戏,说话交流。
每一个瞬间我和孩子的母亲都在默默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观察他对外界的所有回应。之后在心里暗自欢喜,也在避开孩子的交谈里一一探讨求证。种种迹象表明眼前的孩子,并没有关上交流的窗户。这窗户也不是掩着的,孩子只是没有找到那扇开着的窗,他摸索的时间长了一些罢了。
医生判断的统感失调(不确定这个词是否正确)虽然是天生的,但是有很多种办法来改善。比如做精细锻炼强化手指灵活性,锻炼孩子双足起跳,在孩子反复重复一句话或是某个动作时用其它实物吸引转移注意力…我们也看到了孩子的改善。
开心地返程了,孩子也坚持要“坐阿姨车”一起来玩。四岁的孩子竟然从诺大的停车场轻松找到半年前坐过的车。那一刻心里漫溢着感恩的情愫,上帝确实是公平的。
送完朋友一家,踏上回家的路。行驶在高架桥上,无意在后视镜看到一辆改装过的助力车。立即在下桥后找了个能暂停的拐角,开上双闪下车靠边等。一会那熟悉的老人慢慢爬上坡又缓缓而来。见我挥手,一如我预想中那样,老人礼貌又及时的靠边停下。
“好久不见,我从前在商贸城一期常常买你的杂志看。只是不在那边很久,今天竟然能遇到。都有什么杂志呢?”
“那现在不在一期搬去哪里?生意好么?”“是喜欢文字的,还是时尚杂志?”
一堆杂志整齐码放在改装过的脚踏板处,空间有限,看得出来花了很多心思搭配品种和数量。我看到最顶上露出一角的某本熟悉刊物,我说出它的名字,递上准备好的钱。挥挥手道别,看着老人的背影,柔弱又刚强。
是五六年没见,还是七八前认识,我也记不清楚了。只是将他记得真切,认认真真坐着兼具轮椅和助力车的改装车在市场卖杂志。目测六七十岁的老人,衣着简朴而干净。整个人透着我能行的劲道又有着温暖的眼神。所以那时常常把想买的杂志攒着,看到他时一起买。今天的偶遇,事隔多年看他安好如从前,心里莫名的释然和欢喜。
如果不是巧遇我都记不起来的一个人,并不意味着是无关紧要的零存在,相反是连着一份在意和祝福隐在脑海中。那对身边有千百种联系的人,真的有那么深的不可谅解么。
忘记伤心的事,看看绿树花朵蓝天白云。心中执念慢慢放下,人生岂能尽如人意。不如攒起小小的欢喜,过喜欢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