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产品经理词典产品概念产生和筛选过程随笔
一般语境下,想和说永远比做容易;但在产品经理的语境中,想清楚一点也不容易,甚至比做难得多,而且能不能想清楚是决定一个产品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
人类生活bug频出,这为新产品的研发和产品的改进提供了机会。可有时候这些机会硬生生被白瞎,或者一个bug引起另外一连串的bug,按下葫芦起了瓢。森森记得人人2.0中有一句话,“不合格的产品经理处处可见,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可怕的世界。”(人人2.0:P15)
好怕自己成为一个不合格的产品经理,成为troublemaker,给团队、给老板、给人类(咳咳~)带来灾难。对3.25的恐惧成为驱动我学习的原动力,同时还有对成功的渴望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但是这种需求是相对高阶的需求,其强烈程度能不能达到“负伤的战士对止血带那样的需求”?(有的放矢:P58)
在什么前提下,求知、进步这种高层次需求能转化为求生欲和本能需求?
如何满足产品经理们求知、进步和能力提升的需求?
谁来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像求生一样求知的产品经理们的需求?
既要大胆假设、也要小心求证。
点子是脑门一热——产品概念的提出
为什么说是脑门一热,而非灵光乍现。因为它不一定靠谱。
Idea 1:我需要一个可以互动、分享、交流的学习产品(应该是工具+社区的形态,学习产品经理知识)
那天,我在看书(人人2.0),多处戳人心坎,我激动的在书边留白处写写画画,可是这种激动居然无人分享!
发朋友圈?这种专业领域、严肃的问题很少有人回(朋友圈产品经理也不少哇),最多是礼貌性的点个赞发个评论。这个现象是我的原因吗?因为我并不是KOL?还是因为“文人相轻”?
去产品经理群?有这样的微信群、QQ群,但大家似乎也很少可以严肃探讨,有时候聊起来,也是各自沉浸在的各自的逻辑中,难以有效沟通。
线下交流?最有效,但成本也最高……
脑子里一连串的问号。
那么,别人对这些内容是否有共鸣?他们是如何理解这些内容的?他们是怎样学习产品知识的?我聪明吗还是更笨,是否真的具备成为优秀产品经理的潜质?别人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如何与别人对标?
于是,脑门一热,可不可以做这样一个产品,可以看到别人是怎么“写写画画”的,其他产品汪们对哪些内容更有感触,听他们讲自己的产品事故,哦,不对,是故事。或许还可以有幸结识更多优秀的人。
Idea2:我需要一个结构化的产品知识树(重狭义产品领域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建立)
以前看人人1.0,因为已经参与过完整的产品/产品功能从需求到上线的小循环,这个循环和苏大大书中的极为相似,因此是粗略的翻完一遍,没有很深刻的体会。但是“稀里糊涂”做了一段时间产品之后,看新出的2.0,以及回过头去看1.0,外加其他几本宝典,就像有同学说“像得到了绝世武功”。这时候,我会想回去重新梳理,通过思维脑图的方式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库。
那么其他人是否已经这样做,有这样的需求?
这是一个要“下功夫”“费功夫”的工作,可能大多数人都像我一样懒,只是随便写写画画,或者做了两章笔记之后就烂尾了。
于是,想到了中学教辅书籍上会有用大括号括起来的知识点框架;想起考研笔记(往届的学长会把自己总结的结构化笔记做成册子,拿出来售卖,非常赚钱)。
Idea3:我需要一个围绕产品知识的百科全书或者知识图谱(重产品相关知识拓展,范围广)
还是在看书。书中有许多概念,属于跨学科、跨领域的范畴。我想知道,哪些书籍、文章,是对这个概念、理论的最经典阐释,可以更系统的了解这些概念,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被应用的?
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帮助我了解到这些内容?
idea4:想要一本产品经理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就像前面所说,做了一段时间产品之后发现并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吸收和内化,需要实战。否则始终是纸上谈兵。
然而,初入行或者即使入行有段时间,很多人还是处于“野路子”状态。用户访谈?人物模型?用户故事?没用过,或者极不规范地随便使用过,甚至有人没听过。
那么,看了那么多干货,怎样转化为自己的生产力?得练!
可是现实工作中,很少有人能实践或者正规实践这些方法、工具,也不知如何具体操作、实施。
能不能出一套产品经理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去模拟一个真实的产品设计、生产流程,出一套练习题,让-1到1甚至到3岁的产品经理,可以认真实践一次用户调研、用户访谈,画一幅用户肖像,设计一个用户故事旅程……
idea5:图解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图形化、故事化、场景化,便于信息、知识的理解、记忆。
苏大大在书中提到“视觉引导”概念,也因此有了12幅视觉引导图。
那么能不能就一些重要的工具、方法、产品知识都做成“信息图”,这样产品经理在初步进行全局的产品知识了解,或者在工作中需要回溯知识结构和特定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按图索骥”,大大提供效率。
但,这些都是一闪念,是否真需求?如何解决?是否具备落地可行性?做出来会有人“买单”吗?都需要认真考虑。
产品概念验证和筛选
第一轮概念讨论和问题验证:哪里有痛苦,哪里就有需求
“人人2.0优化和周边”这个命题的内核是,如何帮助产品经理更好的学习。
那么产品经理们是如何学习产品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些苦恼之处?这里存在哪些可改善的空间?
通过与小组成员聊天(第一轮用户访谈),我们发现,大家在学习产品知识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两大痛点
1.没有形成自己的产品知识体系
2.缺乏实战
这两大痛点也是大家来“产品家”的原因。
同时对选题方向的讨论,我们确认,大家对以上点子都有兴趣和意向(内部因素:意愿),并抽象了产品经理学习产品的三大诉求:知识体系,实践,互动。
第一轮概念筛选:无限的想象力和有限的选择
虽然看起来每个选题都有其合理性和价值,但在这次毕设中,我们在这种松散协作形式和团队成员时间精力以及经验、能力的多重约束下(内部因素),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1、“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这个选题需要“特级教师”深度参与和把关,PASS
2、图解产品经理
内部缺少信息图设计人员,PASS
3、知识图谱+互动
这个选题,一方面满足用户目标,另一方面,同时满足产品目标/团队目标,呼声最高,通过
第二轮概念讨论
BP压力当前,我们要有一个更清晰的概念先!
我们(我们也是用户)需要一份以产品工作流程为组织结构,涵盖6本书内容的读书笔记(未来可拓展)。
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完整的做过这件事,那么我们就做一个可协同编辑、可互动交流的云端协作的产品经理读书笔记吧。
目标用户分析、竞品分析、行业分析、商业模式,像模像样……
第二轮概念筛选
小组成员兴高采烈的讨论了BP内容,写了初稿,提交上去。
苏大大回复说,内容方面可以从产品经理词典开始呀。
2个月以内,要一群小白,完成一份“产品经理知识图谱”,恩,有难度。
那就缩小范围吧。
此外,还有什么原因?读书笔记是真实需求吗?这个概念的用户价值有多大,天花板在哪?是否有商业化空间?
第三轮概念讨论
三个月,能做出来,成为压倒性因素。
UGC,涉及账号系统、用户中心、用户激励机制设计等等复杂内容;先不做,留着迭代。
内容管理后台,MVP也先不做;留着迭代。
词条字段设计,可以拓展一些,不限于苏大大石墨文档上的内容。
要BP路演了,怎么解释这个产品概念?用户是谁?谁需要产品词典?在什么场景下词典会被唤起?解决的刚性需求是什么?
第三轮概念筛选:用户真的需要一本产品词典吗?
典型场景:他们又在飚词汇了。Orz,在说什么?什么VI、CI、DI、AI、AR、PR,什么是话术、TB、TD、DT、outing、lastday、pending、backup……(注:个别词汇不属于产品范畴)快让我查一查
百度、谷歌?
搜索出来的内容还要自己识别、过滤,不精准。
可是一个词语解释就能够让你迅速理解并掌握吗?
问题可能又需要回到原点。
——正向思维:人人都是2.0需要优化,是任务驱动型设计,那这个任务、这个产品的问题本质是什么?产品背后的用户面临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需要确定:
1、用户是谁,他们具有哪些特点,他们的需求是否一致,如何细分?
2、细分用户的痛点是什么,为什么会遇到这些问题,他们需要什么?
3、如何改变现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能帮他们做些什么?
接着找人聊……
——对于产品新人,问题和痛点没有变:
1、没有知识体系
2、缺乏实战
——对于产品干系人,问题和痛点在于:
固化的、狭隘的思维方式
——对于一部分产品经验比较丰富的人(不包括有了自己方法论和思维框架的人),问题有两点:
1、做了多年产品,无形中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思维框架,这时会想系统梳理总结,查漏补缺
2、对细分行业的深度知识的需求旺盛
会发现,这些问题的核心和本质,依然是如何高效、有效学习。学习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没人能帮你轻松、快捷的掌握知识。
知识体系,必须自己去阅读、与高人交流、向高人学习、思考、体会,然后总结、结构化的总结。
方法论,必须去做事,在做中体会、思考、总结。
另外,学习方法很关键,在信息获取层面,善于使用各种工具、会谷歌、会甄别信息,这些都是没有捷径的。
正向来拆解这些问题,会发现,这些问题的症结,全部在于学习者本身。强烈的意愿和优秀的学习能力是必备因素。
那么,在帮助产品经理进步的领域,可以提供什么?
优秀产品经理的经验,包括他们自己提炼抽象的思考框架和方法论
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做事方法
产品词典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吗?产品词典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那么逆向来思考,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名词解释。
回想自己刚刚接触一个陌生领域的时候,真的对很多名词表示“nice to meet you”,but "who are you",会渴望有一本术语大全,一来概览,二来速查,可以许多领域没有权威的词典出现,尤其新领域,大家总是莫衷一是,各种解读,一个陌生概念引出更多的陌生概念,越看越懵。
谁能用一句话向“外行”说清楚一个概念。
还有一种场景,新人在开会、在同前辈聊天的过程中,别人提及一些概念,自己不知道却不好意思发问,百度的结果不够精准。
所以目标用户出来了:门外汉,包括
知识积累不够、一知半解的产品新人(包括部分应届生、创业者)
互联网+转型的同学
希望了解产品知识的产品干系人
刚转岗的同学
再正向思考
1、概念是任何学科、领域知识的基石。
2、学习没效果,往往是基础概念没搞清楚,指鹿为马。
3、工作沟通中引发冲突的,往往是对“语境”“频道”不一致,大家说的都不一个东西。
4、学习的过程,即是理解和串联概念的过程,概念之间的联系、区分,都要熟稔于心。
再者,从同类产品的市场表现来看,大到“百科全书”,小到“行业白皮书”,都是成功案例。
所以,那就做产品词典吧。
既要深思熟虑,也不能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先走起,成功是迭代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