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和农村】
一直认为甘肃比陕西穷多了,在西安和蓝田、彬州、汉中、略阳等市县奔波了一周后认为,陕西富的是西安,其下辖县区发展一般。
尤以略阳为例,标准的山城,县城狭小,路窄楼矮,人口凋敝,没有强势企业支撑,没有大面积耕地留人,整个县城散发着“先凑合着吧”的气息。网上常说十八线小县城,这应该就是了,县城消失是时间问题。由于地理位置闭塞,优秀人才不来,下一代发展最重要的医疗和师资力量不足,又因县城面积小,房价高,定居县城的性价比不高,加上高效的交通运输,人口不流失也不行。
略阳农村,盘山公路狭窄曲折,在雨天和刮风天还有泥石流、塌方、落石的危险,进县城一趟颇为不易。但入村后令人眼前一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成果十分明显,家家户户的二层小楼错落山间,各色花树沿路怒放,流水叮咚沿山脚潺潺流去,似世外桃源,适合修仙练道。但生活不是琴棋书画,生活是柴米油盐,这里的农民一口人仅一至二亩地,种十亩地被当地人称作“大户”,种植的油菜、麦子、烟叶等作物需要用背篓从山顶或山腰背下来。大部分人依赖外出打工养家,但因西安周边县城地势相似,村民情形大同小异,所以工价不高。由此可以隐约看到许多家庭别离的无奈,外地求生的艰辛,留守儿童的孤单。西安城的灯火辉煌、高楼林立和乡村的静谧形成了鲜明对比。
【学校和学生】
都说人是环境的产物,西安交大的校园里,学生骑着自行车、背着书包、说说笑笑,在樱花路上构画了一副自由青春色彩图,会议室的真皮沙发,实木桌子,是与其名校光环相符的硬件一角,教师形象优雅,谈吐清晰流利,学生大大方方,谦和有礼,寒窗苦读的高中学子若能考到优秀高等学府与同样优秀的人合作竞争,也算不负辛苦。
硕士研究生,其家境大多不差,父母是老师或公职人员,其本人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也得体大方。看他人,照自己,我在他们的年龄段时实在无知,不如他们,努力和运气两相加持才有一份工作糊口,更应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知识,学道理,学技术,在工作和生活中持续修炼和成长,因为背后空无一人,而自己要做那个被依靠的人。
【阶级和差距】
大家聊天,只听过聊风土人情、聊旧人旧事、聊国家大事,头一次听聊黑格尔、方法论、学界泰斗、书法艺术。人怎么能这么全面呢?为官仕途亨通,交友五湖四海,自己学识渊博。
有钱人在海南买个房子闲了过去住两天,有空在别墅度个假,我在县城买个房子掏空钱包还欠债。这大概就是阶级差距吧,这么一对比,身边的人比我富点根本没差距啊,大体都在一个水平线。
好好读书,认真工作,增长见识,丰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