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张德芬老师去南极时写给亲人的信,颇有感触。德芬老师说:“若不能够好好地面对死亡,我们就无法好好的活着,死亡,是我们最终的归宿,正是因为不否认我们都会死亡的这个事实,我们才可以更有活力和勇气面对活着的每一天。”
回顾我的一生,没有过多的遗憾。对父母,伴侣、孩子、朋友、社会,我都真诚而实质的付出了许多,因为我的存在,他们过得更好!单单唯独对我自己,亏欠不少,留下了太多的可惜!
小时候,我就是一个自强自立懂事的孩子,从7岁起,开始承担起家里小主人翁的重任。父亲在外工作,一年难得回来两三次,母亲起早摸黑去工厂做工,家里就剩我和弟弟。我比弟弟大一岁,操持家务的担子自然落在我的肩上,尽管如此,学业上,我依然让父母引以为荣,从未让父母失望过。与父母相处多年,直至今日,我都可以坦然地说:“爸!妈!女儿已经尽力了!”
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写信给家人,我会写给我的儿子。他从小与我最亲,我们一直不像母子,更像是朋友,儿子给人的印象是腼腆、害羞的,只有在我面前,他活泼、淘气,像个话唠,总是:妈妈长妈妈短的,我常常取笑他:“你是不是把一天憋着的话,都留给妈妈呀?”
儿子的性情爱好与我很像,乐观,好强,在学业上勤恳不服输,爱思考,喜欢阅读写作,每天晚上最幸福的时光就是与他一起呆在房间里静静地看书。
相对来说,妹妹就比较懒散,对家务、学习都不够上心,也没有他那么体贴懂事,没有大志,也不像哥哥那么粘我。如果说现在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最大的不舍,就是儿子会顿失所依……
在当“母亲”这个角色上,我为自己点赞。在孩子的吃穿住行,教育修养,我都倾注了莫大的心血,我可以毫无愧疚,不觉亏欠。“孩子,妈妈尽力了!”
回顾一路走来,亏欠最多的只有自己了,想着当父母乖巧懂事的孩子、当婆婆心灵手巧的媳妇、当丈夫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妻子,当孩子无所不能的妈妈……总是努力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渐渐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活着,最应该好好善待的首先是自己。每当夜色降临,常会心生愧疚。一辈子不长,何以对自己如此苛刻?
我喜欢远方,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喜欢以这样的方式去慰籍自己那孤独的灵魂,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的时光了,我想诚恳地对自己说声“抱歉!”即使只有最后一丁点时光,也会毫不犹豫地放下羁绊的一切启程……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