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能写本书,自己却什么感受都没有(读书笔记)

二个共性问题:

1、写不出来,生活和学习没有感悟点,找不到写作的灵感和角度。

 2、写的东西不深刻、很无趣,像流水账。

反应了我们思维匮乏,平常缺乏想象力,知识储备不足,没有进行资源的整合和挖掘。

几种锻炼思维的方法:

1、拔高深挖引申法。深挖,透过现象看本质;拔高,将文字升华到一个高度;引申,通过不同角度将事件或观点引用到其他的地方。通过这些方法,营造文字和感想的闭环。 

2、一点掏空法,也叫细节深挖法。通过一件小事,引申到相关的感悟和道理。

3、三层思考排除法。

4、大咖对比,高下立分法。a.同一主题, 本人如何思考。b.这个角度通过什么样的思维过程产生的。    c.如果本人来写这个角度,如何实现如何写。d.写同一主题,跟大咖的差距在哪里?这些差距揭示了本人写作和思考的什么缺点。

5、名家作品细节观察法(多读名家作品)。作者推荐了中文系本科生/硕士必读书目。

6、生活资讯收集法(作者举了三个例子,卖保险,卖化妆品、卖房子)

7、同题材多角度观察法(注重观察事件或题材的角度和细节)

8、争做第一,找一个永恒的价值点(作者举了些台湾游历的例子,以多个故事展示台湾的风土人情)

9、读小说拉伸想象力。思考的角度:a.故事是用什么结构叙事的。b.故事的原型如何,小说家在作品中添加了什么?   c.奇异角度的小说如何铺陈和展开叙事的。d.这部作品出名的原因和因素有哪些?    e.如果让本人来写,我能写到什么程度,如何进行情节的扩展和细节的补充。

以上几种方法和技巧,都是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没有充分的沉淀和积累,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不起作用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