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儿,旭儿······”
正当我们因为旭儿的鬼脸哈哈大笑的时候,院子里响起了一个响亮而又清脆的叫唤旭儿的声音。循声望去,原来是旭儿小姑姑家的儿子晓涵。后面还跟着小姑姑,以及抱着自家孙子的建朗小姨。
只见这个壮实的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一蹦三跳地来到了旭儿的身边,对着旭儿呵呵笑着,露出一排小米粒儿一般洁白的牙齿。
“咦,晓涵,你们怎么也来了啊?哈哈。”旭儿说着,身子往后一仰,用右手重重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儿。这是他四岁以后表达兴奋的习惯性动作。
“我们知道旭儿回来了,专门来欢迎你的呀!”小姨欣喜地看着旭儿说到。
小姨在旭儿两岁左右的时候去我家小住过一段时间,每天带着旭儿到处逛,在公园里看花花草草,在小河旁捡石子,在大路上看来来往往的车辆。
五十岁的她性格活泼开朗,跟任何人在一起都有说不完的话,而且几乎没有一句是重复的。她总是在聊天中掌握主动权,讲到人家都听得累了,她依然兴致不减,滔滔不绝,仿佛她心里还装着无数件别人不知道的趣事。
虽然她和旭儿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她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和她一样话说个不停的小孩。等他自己的孙子长到一岁多的时候,她总是会对她说,“你看旭儿,一岁多的时候都会讲很多话了,还能背诗了,都能叫出很多花花草草的名字了,你看你哦,连个妈妈还不会叫,我的小笨瓜心肝儿!”
可是旭儿,很长时间没有见过这位小姨奶了,他似乎没有表现出一点热情的样子。
“旭儿,这是你的小姨奶,以前去过我们家的呀,你喝牛奶的时候总是会说‘牛小姨奶’的,你忘了呀?快叫小姨奶!”我看着一心想着和小朋友们出去玩儿 ,根本无心想和大人们说话的旭儿,催促着他礼貌性地喊一下小姨奶。
这小子两岁多以前可喜欢叫人了,走在路上见到不认识的老太太都会对人喊奶奶,出大门儿的时候看到保安就会大声地喊爷爷,每天进进出出无数次,他每一次都不忘了大声地叫上一声爷爷,叫得保安大叔眉开眼笑,连连夸赞旭儿真乖真懂事。
可是近三岁的时候突然就不喜欢喊人了,任你威逼利诱,他都那幅任你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模样。后来听其他家长说自己家的孩子也是这样。我还特地咨询过老师,老师说,“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已经有了逆反情绪,当宝宝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初具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爸爸妈妈一如既往地频繁要求叫人,宝宝心里的逆反情绪就会表露出来。”
“哦,我要去骑三轮车喽,睿哥哥,晓涵,我来骑,你们来追我好不好?”
旭儿最终都没有喊小姨奶,骑着姥爷拿出来的小三轮车一溜烟跑了。后面不仅跟着睿睿和晓涵,还有一群年龄差不多大小的孩子,数一数,有五六个呢。
一群孩子咯咯笑着像一阵风一样跟在旭儿的三轮车后面用力跑着,追着。旭儿一看有那么多小朋友追着自己的三轮车跑,就骑得更来劲儿儿,似乎用尽了吃奶的力气在骑,小屁股一下歪到车座的左边,一下又歪到右边,这样很有节奏地扭动着身体。
大人们都笑着看着这群孩子们,谁也没在意旭儿没有喊小姨奶这件事。
等旭儿他们走了,大人们的目光又全部转移到阳阳的身上。这时候的阳阳已经有三个多月大了。到了陌生的环境,他只让我抱着。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骨碌骨碌转着打量着身边这些一会摸摸他脸,一会又拉拉他胳膊,一会又摸摸他头的大人们。任别人怎么摸他,逗他,他都面无表情,不害怕,不紧张,当然也不笑。
只有当小姨奶拉着他的小手,一边对他做鬼脸,一边拉长了音说“我的心肝儿阳”的时候,他才咧开嘴有点羞涩地笑了。小姨奶为自己能够成功把他逗乐而充满了成就感,于是不停地一边摇他的小手一边笑着喊“我的心肝儿阳”,阳阳也从一开始的面露笑色到咯咯笑,小姨奶的声音不停,他的笑声就不止,旁边的大人们都被这笑声感染,也跟着一起咯咯笑起来。
小姨奶干脆把阳阳抱到怀里,对着阳阳不停地说着话,什么“阳阳真好看啊”、“阳阳真乖啊”、“阳阳是小姨奶的小心肝儿啊”等等,每一句话都拉着很长的音,阳阳高兴地注视着小姨奶的嘴巴,等待着小姨奶像唱歌一般的声音。
外面又是一阵嘈杂的声音响起,是旭儿和那群孩子们骑车回来了。
只是这回骑车的不再是旭儿,而是睿睿。旭儿蹲在小三轮车的斗子里。这一圈跑下来每个孩子都是满头大汗,头发像雨淋过一样。只是他们看上去都是那么兴奋,没有丝毫疲惫的模样。
“妈妈,我再也不想跟晓涵一起玩了,他喜欢打人!哼!”我正准备喊旭儿快从三轮车上下来,别累着睿睿了,还没来得及开口,旭儿就气呼呼的找我告状了。
“姑奶奶,旭儿骑三轮车骑得好好的,晓涵也要骑,还把旭儿从三轮车上拉摔下来了,旭儿都哭了。”我还没来得及问旭儿是怎么一回事,我一个侄子家的小女儿静静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事情的来龙去脉。
“晓涵还使劲儿地推了旭儿呢。”另外一个小男孩小豪也跑过来告诉我。
“晓涵还说这不是旭儿的家,让旭儿回自己的家去。”又有一个小女孩冉冉也围在我旁边瞪大了眼睛看着我说。
后来,除了晓涵、旭儿和睿睿以外的小朋友们都围过来了,叽叽喳喳地跟我报告着刚才事情的所有经过,仿佛刚才发生的事情不是两个小男孩打架,而是世界发生了战乱。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相把看到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然后孩子们鸦雀无声,睁大眼睛看着我,等着我对这场战争做出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