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篇献给敬爱的王老师,我师范三年的班主任。祝王老师和我的同学们教师节快乐!
2017.9.9 星期六 晴
一
节日就要到了,不由想起我的老师们。
师范三年的班主任王老师,印象最深,影响最深。往前倒推,教我们的时候,他三十四五岁,中等个子,瘦削白净,儒雅温和,书生的模样。他有一种泰山崩于前而照样镇定自若的风范,我从没看到他生气发火或着急的样子。三年下来,这种淡定成了我们的班风,成了班里大多数同学的共同气质,不过有点严谨有余,活泼不足(开个玩笑) 。
班里四十个学生,是从各地掐尖儿到铁路边的师范学校来读书的。他信任我们,没有弄马列主义那一套训话,平时的思想和纪律教育也很人性化。有次他讲起学生早恋,说师兄师姐就有谈恋爱的,约会结束翻围墙进来,掉进粪坑,着实难堪恶心。我们就觉得原来有这样的副作用啊,他用这个故事让学生警醒,实属高明。有一次,不知是同学之间闹了什么矛盾,他严肃又平淡地教育一番,并以一句话总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反复咀嚼这句话,越品越觉得有味儿;与同学同事相处,也很多次以这句话自励。
班级管理中,他确定班干部后,就以我们的自我管理为主,放松而不放任。我被选为生活委员,为大家购买饭票之类的,因为我们包吃住,饭票只要买额外的那一点。换届时他还征询我的意见,问是否愿意继续担任此职。我觉得也不辛苦,总算是一个小小官头,就连当了三年。大家都挺争气,学习成绩、纪律情况或者是活动方面,在年级里都数一数二。有小小的问题,他也不在全体面前批评,只泛泛地笼统地提出,我并没有那种被顺带批评的感觉。毕业后很久才知道他还是较好地处理了一些棘手问题的。
二
他是我们的文选老师,非常博学,课上得极精彩,内容讲得清楚生动。他讲课有个习惯,眼睛并不看学生,望着天花板,带着微微的笑容。
他讲的古文《郑伯克段于鄢》, 我至今还记得内容:郑伯挖地道和母亲相见,以兑现“非黄泉不见”的赌咒,情节搞笑得很,大概只有古人才想得出这么自欺欺人的做法。他讲到课本里《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用无锡口音的普通话娓娓道来,讲黛玉怎样被一顶小轿抬着,进了侧门,见到祖母。我透过文字和他的讲解,喜欢上这部著作,一遍又一遍地读,痴迷时深夜还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当然看了几遍也只看懂个大概,但对书的喜爱之情是深深种下了。
他自己喜欢读书,也给我们介绍读过的文章。有一次他提起《收获》上看到的一个战地故事,讲人间大爱,让一位护士为敌军伤员包扎,却最终被误杀的悲剧。我刚巧之前在家里时也爱看这本杂志,也看到了这篇文章,就有和老师志趣相投的感觉。
有一次,书店到学校里来摆摊,他提前做了购书指导。我买了两本书,一本是《人间词话》 ,他看到了点点头,笑着说:“这本选得好。”另一本他说必购的《现代汉语词典》,也一直保存到现在。
我第一次交的古文作业,上下两行一句原文一句翻译对照着写,得到他的赞赏:“好!用这种态度学习,不愁学不出息。”读书有一段时间后,他在出一本词典,要抄很多词条,都是手写的。他分工给一些同学,我也分到一部分。我自觉字迹不够老练,为了对得起如此殊荣,就兢兢业业地完成了,但一直怀疑并没真正派上用处。
三年时间,课内课外,我们吸收了很多文学知识和素养。我对阅读的喜爱,对写作的兴趣,就是受他的熏陶和影响。
三年里我们单独的交流次数不多,但他作为一个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以宽厚睿智的形象告诉我们什么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如今我依然记得他的临别赠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年里打下的文化功底,受到的良好教育,让我们不论在哪个行业都努力工作、踏实生活着,并很出了一些人才。
三
毕业二十多年时间,我们几乎没有联系,直到有了扣扣和微信平台,并在几次聚会后,才恢复较为密切的往来。有三年的师生之情在,见到老师带着师母参加活动,那种亲切感自然又回来了。
年岁增长,老师微微发福,愈显温和慈祥。我们毕业多年,已经步入人生之秋,但在老师面前,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还是昨天青涩的年龄,还有无所顾忌地犯错和在长者面前撒个娇的资格。与我们交谈,他保持着一贯的谦虚温和,没有一点点高高在上的姿态。我们似乎成了平起平坐的朋友,有时觉得他的措辞对我们是过分尊重了。
老师也是普通人,经历了一些世事沧桑,师母曾经身体不好,他很是操心操劳。老师只有一个儿子,现在也有一个美满家庭,孙女也已长大。知道他如今能带着师母外出旅游散心,或者参加聚会,大家心里甚是欣慰。一众学生对老师师母都极尊敬,见面了就好生照顾着,我还被同学们取笑是师母的女儿。我愿意陪伴他俩,在难得的相聚机会里,聊表对师恩的感激之情。
前年,我偶然知道自己学校的两任校长居然都是他的学生,算是嫡亲的同门师兄。我惊讶于这人世界的缘分巧合,也感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的存在。他教了几十年师范,培养一批批师范生;我们不管出息不出息,又培养一批批学生,他的徒子徒孙不知几许,真是桃李满天下了。
师范三年,我们这群十七八岁的少年,有幸遇到这样一位老师。在人生起步阶段,他“吱呀呀”推开那扇沉重的门,让门外的明亮光芒和广阔空间一起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