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欢抹了抹额头的汗,把仓库的推车往墙边一靠,顺势就坐在了一摞纸箱上。三十五岁的他肚子已经明显凸起,把公司统一配发的蓝色工作服撑得紧绷绷的。
"老刘,你看这仓库管理啊,最重要的是什么?"何欢翘起二郎腿,冲着正在清点货物的刘明喊道,"是流程!科学的流程!"
刘明头也不抬,继续核对清单:"何哥,这批货下午两点前要发出去,你那边登记完了吗?"
"急什么?"何欢摆摆手,"我跟你讲,我在这个行业干了十多年,什么场面没见过?管理这东西啊,讲究的是..."
"何欢!"仓库主管王德海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你又坐着干嘛呢?西区的货单核对完了吗?"
何欢慢悠悠地站起来,拍了拍裤子:"王主管,我这不是在思考怎么优化咱们的出入库流程嘛。您看啊,如果按照我的想法..."
"行了行了,"王德海不耐烦地打断他,"先把今天的活干完再说。对了,下午总公司新来的区域经理要来视察,你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何欢眼睛一亮:"新经理?什么来头?"
"听说是从深圳分公司调过来的,姓林,年轻有为。"王德海说完就去忙自己的事了。
刘明走过来,递给何欢一叠单据:"何哥,这些需要录入系统。"
何欢接过单据,却往桌上一放:"小刘啊,你知道为什么我干了十多年还是个普通员工吗?"
刘明摇摇头,继续整理货架。
"因为我太有想法了!"何欢拍拍胸脯,"领导们怕我抢了他们风头。你看这次新经理来,说不定就是我的机会!"
刘明终于忍不住了:"何哥,咱们先把活干完行吗?这批货真的赶时间。"
何欢不以为然地笑笑:"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干大事的人,哪能被这些琐事牵绊?"
下午两点,仓库全体员工列队迎接新经理。林总比想象中年轻,看上去不到四十岁,西装笔挺,目光如炬。
王德海带着林总参观仓库,介绍运作情况。走到何欢负责的区域时,林总停下脚步,指着货架问:"这个分类方式是谁定的?"
王德海正要回答,何欢抢先一步:"林总好!这是我根据多年经验设计的分类系统,按产品周转率和体积重量综合考量..."
林总饶有兴趣地看着他:"哦?详细说说。"
何欢顿时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地讲起他的"仓储管理理论",时不时夹几个英文术语。刘明在一旁急得直跺脚——何欢说的那些"理论"和他们实际的操作几乎没有关系。
"有意思,"林总点点头,"那能请你演示一下这套系统的具体操作吗?比如,现在有一批新到的电子产品需要入库。"
何欢的表情僵了一下:"这个...具体操作其实很简单,主要是理念..."
"何欢,"王德海脸色难看,"给林总演示一下日常操作流程。"
何欢额头开始冒汗。他平时大部分实际工作都推给刘明,自己只负责签个字、登个记,现在真要动手,连扫码枪都不太会用。
"我...我请我的助手刘明来演示吧,这套系统是他具体执行的..."
林总的眼神变得锐利:"不用了。刘明是吧?"他转向一直沉默的刘明,"能请你告诉我,你们平时实际是怎么操作的?"
刘明诚实地介绍了标准流程,没有任何花哨的理论,但每一步都清晰实用。
林总听完,直视何欢:"何先生,你在公司工作多久了?"
"十...十二年。"何欢的声音小了许多。
"十二年,足够一个人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林总的声音不疾不徐,"但显然,你把时间都花在了空谈上。"
仓库里鸦雀无声。何欢的脸涨得通红,肚子在紧绷的工作服下剧烈起伏。
"我...我有管理才能..."他试图辩解。
"管理的第一课是自我管理。"林总打断他,"连最基本的岗位技能都不掌握,谈何管理他人?"
王德海赶紧打圆场:"林总,何欢他..."
"王主管,"林总转向他,"总公司正在考虑仓库管理层的调整。我需要的是实干家,不是演说家。"
说完,林总继续向前走去,视察其他区域。何欢站在原地,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像针一样扎在他身上。
下班后,何欢没有像往常一样招呼大家去喝酒吹牛。他默默地收拾东西,第一个离开了公司。
外面下着小雨,何欢没带伞,却也不急着躲。雨水顺着他的胖脸流下,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路过一家小餐馆。透过雨帘,他看到电视里正在播放一个企业家访谈。那位成功人士说:"我年轻时也犯过错,但关键是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和改正的行动。"
何欢停下脚步。他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小欢啊,做人要实在。你那些小聪明,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
手机震动起来,是刘明发来的消息:"何哥,明天早点来,我教你系统操作。林总说了,给每个人三个月改进期。"
何欢盯着手机屏幕看了很久。雨越下越大,但他的脚步却渐渐坚定起来。
他拨通刘明的电话:"小刘...明天...明天我请你吃早饭,咱们早点到公司。有些事...我想请教你。"
挂掉电话,何欢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家的方向。街灯下,他肥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但这一次,他的背挺得比往常都要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