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谢亚楠坚持分享797天:欣赏

一、早起阅读(191)

今天开启了白皮书的第三章

在危机中,人们往往展现了比原先被认定还要多的资源与力量。各种危机干预服务:医疗服务、危机热线、庇护所、支持团体、个别咨询等。一般危机干预的原则:把握立即性、现实性、时间限制性、以当事人之安全为最大考量,采取立即可用的资源及行动。以降低事件的严重性与危险性,如何帮助当事人渡过目前的危机,成为危机干预的第一守则。


二、案例分析(192)

孩子成绩不好,让妈妈非常焦虑。 

当引导妈妈去发现孩子的优势时,妈妈经常会用:虽然孩子这点好,但是成绩不好;虽然孩子某个地方也很好,但是成绩不好怎么办呀?虽然孩子哪些是快乐的,但是离高考只有两个月了,成绩这样考不上学该怎么办呀?一直陷进成绩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当妈妈这样忽视孩子已经做到的好的地方只关注成绩好坏时,孩子对妈妈也是一种抗拒,对成绩不好也是一种恐惧。


如何引导妈妈从负向走向正向?咨询师尝试着用了将虽然……但是……这个问句转换过来的方式。让妈妈试着这样说:虽然我孩子的成绩不好,但是我孩子在某一点上很好;虽然我孩子成绩不好,但是我孩子在某某地方比别的孩子都好;虽然我孩子成绩不好,但是我孩子在某某些时候特别快乐。


引导当事人转负向为正向。当事人则看到了很多的难得之处,心情自然变得轻松,不跟孩子较劲,孩子的心情自然也会变好,情绪好了才能静下心来思考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用这样的方式给妈妈增加力量。同时引导妈妈,对孩子的期望是快乐,幸福好呢,还是成绩好就是好呢?力量的增加,认知的转变,可能对妈妈妈关注成绩这个焦虑有所减轻,同时,妈妈的焦虑减轻了,家庭氛围可能会好些,孩子感到轻松了,对学习成绩反而会有所裨益!


三、观察员(193)

1、当事人的网络原因,造成当事人叙述时断时续,咨询师没有听全,于是邀请当事人再叙述一遍,当事人叙述完后。咨询师:让您再次叙述这件事,真的很抱歉。(感受到咨询师对生命的尊重、理解、共情...)


2、间接体验感受有别人的表达体验出来:没打过针的小朋友,害怕打针。再不听话,老妈子来把你叼走了,虽然不知道老妈子是什么,但是从别人的语气那里获得了危险的信息。)

3、重要他人如果他现在在这,他会对你说什么?他会希望你怎么样?

4、梦境梦中和××相遇会是什么样呢?××陪着我们玩,把我们举高高时,你跟他说些什么呢?试着给××写信,把自己的期待、遗憾都写给他。

5、认知层面工作  看到了更多的视角。

6、对于沉重话题和原生家庭问题不敢接。

了解自己擅长的范围,不擅长的可以不接。

7、父母和孩子关系不好,父母内心或许会很挫败。


四、观察员(194)

体验到了一场炉火纯青的时空对话。

闭上眼睛,深深吸气,呼气……

面前是一条时空隧道,您就走在时光隧道里,五彩斑斓的隧道,去看看那个勇敢的小女孩儿,坚强的小女孩,坦荡的小女孩,她就站在您的面前。

当您看到从前的那个自己,您会有什么感觉?

她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啊?是厚厚的还是清凉的?

她在一个什么样的场景里?

您再看她的表情,是着急呢还是笑着?

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您可以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她听。不会伤害到别人,但会帮助到自己。


可以走过去拉着她的手,用第二人称去和她说话,试试看。

有可能的话,您希望那个从前的自己怎么做呢?

伸出你的手,抱着她,把你的力量传递给她。

当你用力量抱着她的时候,她有变化吗?

当您看到她这样的时候,您想怎么样?

再过五年十年,您会是什么样子的?

您期待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的?


先再看看十年前的自己,对十年前的自己作个告别。

身体往右倾斜,想一下,十年后的您来到自己面前,看看那个时候的您是什么样的?

看看那个时候的您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呢?

您猜她是怎么实现这些不同的呢?

可以走过去对她说:您好,我是十年前的您。

可以听听她对您说了些什么?她可能会对十年前的您说些什么呢?

您猜她会感谢您吗?她会感谢您什么呢?

坚持着穿越,不回避,十年后就是这个样子。

现在请您做个动作:左手握着右手腕儿,记住十年后您的形象。


这样十年后的您的形象就加强了,就像您的亲人一样,就像您身边最亲近的人一样,守候着您,支持着您,从这一刻起,谁都拿不走您的力量和支持,谁都拿不走。当您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您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您在有迈不过去的坎儿的时候,它就留在您的心里,谁也拿不走。

现在邀请您坐着时光机回到现在,和十年后的自己做个告别吧,这个十年后的自己就在未来等着您,就在这儿一场一场的磨炼中等着您。

最终的力量都是自己找到的!


五、今日听书

《妈妈知道怎么办》

育儿路上不能裸奔,那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自我接受的再教育,让自己再成熟些,再完善些。

教育孩子的过程是自我修行的过程,爱自己才会爱孩子爱家人,有多少家长满口是爱,却面目狰狞?有多少家庭因为教育缺乏一致性,导致孩子两面派?有多少家长因为没有容错率,导致孩子一做作业整个家都鸡飞狗跳?家长的改变从持续的学习开始,孩子的改变一定源自家长的改变。


印象最深的有几点:

1.高效沟通55387定律:55%是由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说话态度决定;38%是由口气口吻决定;7%是由说话内容决定。

2.快乐分三种:竞争性快乐,自我成长型快乐,无条件快乐!赢了固然开心,关键问题是不能输不起。

3.情绪内观:在有情绪的时候保持清醒,先离开,分析原因。

4.正向鼓励:从正确的事中找持续性,让其有成就感。就比如父母的语言:是鼓励赞美的,那你的孩子会越来越优秀阳光;反之如果是苛责贬讽的,那孩子……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你的语言就要按此去表达描绘!


曾经以为培养孩子就是付出,现在发现培养孩子也是一种收获;曾经以为是我们抚养孩子长大,现在明白是孩子让我们再次成长;曾经以为教育就是能量的输出,现在领悟到教育其实是能量和爱的交换。


教育的过程就是反省自省的过程 ,孩子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让我们终身成长。“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妈妈”是一个家的指导员,指挥的好一帆风顺,指挥不好翻云覆雨!


活到老学到老,为人父母更是要如此,自我成长是一生的功课!育儿就是育己,孩子的问题在于家长,家长的问题在于童年!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尽可能幸福,快乐,自由的童年,这是孩子长大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的定海神针!

六、写给自己

上士闻道,勤而习之

中士闻道,若隐若现

下士闻道,大笑之

真正把“知道”变为“做到”的只有那一部分“上士”,仅仅是听懂了还不等于学会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 学:听懂了,看明白,理解是基础。但不实践,只是空谈。

2. 修: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小马过河,以身试法。基于体验的行动派才是真实人生的开始。

3. 习: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不但温故知新,更需反复磨炼使之稳定和精纯。

以上三者,次第行之,由量变到质变,徐徐功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