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

母亲,您带着我们弟兄们的无限眷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们。这一刻,我们跪叩长揖,心如刀绞,悲痛万分!

母亲生于1936年,历经新旧两个时代,恩泽膝下三代人,四世同堂,凡二十二口,而今,母亲走完她恬静的一生,享年80岁。虽然我们也知道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当您真的离开我们时,我们仍然难以面对,您的音容笑貌仍不时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一切都是因为您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妈妈,是我们血浓于水的亲人。我们常常想,您的可敬不仅仅是在缺吃少穿、生活十分困难的环境中把我们拉扯成人,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您始终用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感染着我们、教育着我们,使我们受益终生。

母亲的大半个人生,可以说是穷苦不堪。  母亲一生俭朴,坚韧自立,相夫教子,操劳家务。您虽然不识文字,却用勤劳朴素的一生,将五个儿子抚育成人,使孩子们读书习理,自立自强。儿子是母亲一生的财富,一生的骄傲,母亲是儿子至尊至贵的恩人。贫穷铸就了母亲刚毅的意志,您用坚强不屈面对生活的种种艰辛和磨难。在上世纪渭水泛滥、颗粒无收的“饥荒”年代,您摘树叶、挖野菜,作为缺粮的补充添加到家人的饭菜中。为拉扯我们兄弟成人,尝尽千般苦,吃过百家饭,以无私的母爱哺育着自己的孩子,支撑着这个家庭;在吃“大锅饭”的岁月里,父亲身为村干部,家里的事很少顾及,母亲除了料理家庭的日常事务外还是家里的主劳力,每年夏收母亲便是“三夏”灶上的主厨,多年以来,灶上的管理员不管怎样轮换,但母亲主厨的角色却始终没变。您挣的工分,不亚于普通的男社员。在父亲生病住院的日子里,您身怀六甲,拉着“架子车”,徒步从华县太平到渭南地区医院往返七个来回……,四个大点的孩子,初中之前的衣裤基本都是您纺线织布、千针万线缝制而成,很少扯布或购买衣裳,在劳动的间隙、在去生产队干活的路上,您手中的针线活也没离开过,而作为儿子,梦醒的两头看到的都是您手摇纺车的背影……

母亲一生厚待亲友,妯娌融洽,孝敬长辈。在您80岁高龄、大腿骨折行动不便的2016年春节,您仍惦记着自己的兄嫂,来回100多里前去探望。而在1968年,为了将四个儿子抚养成人,摆脱饥饿的困绕,您毅然搬家到太平,远离故土,远离了自己的亲娘,隔河而望。

以礼待人,以诚做事,和睦乡邻,乐善好施是母亲留给我们的另一宝贵财富。不管在太平还是在老庄,村里人都知道您会绣花、能剪纸,年轻人上门讨求,您从未拒绝。儿孙们给您买的好吃的,您总是与乡邻们分享,谁家有个难处,您总是惦记于心,在自家还处于温饱不保的艰难日子里,您对门前行乞的人,总是十分的大方。

母亲用她柔弱的肩膀担起了家庭的责任,用她勤劳质朴的言行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而今,您的离去,使我们处在深深的悲念和内疚之中。

母亲,有您,我们就有家,有您,年节里,我们弟兄才心有所往,才有欢聚和温暖,而今,您的离去,我们成了没妈的孩子,空落落的心,如无根的飘絮,随风而荡,您的离去,是我们家族莫大的损失!

渭水东去,五子灵前哭慈母;  沙梁西坡,众孝柩后别亲人

妈妈,安息吧!               

我们永远怀念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可以》 妈妈,我可以在无数个的黎明里醒来,就可以在无数的黑暗里找寻到你——找到你,就再也不会离开你。 没有星...
    蓝凝123阅读 573评论 0 0
  • 2017年8月1号,凌晨01:21,奶奶走后的第10天,我第一次梦到了老屋。在那里,在曾经是爸爸妈妈睡觉的房间...
    三三两两懒懒悠悠阅读 3,234评论 3 1
  • 01 我生活的地方,是北方的一座三线城市。 与绝大多数三线城市一样,在我们这里,不论男女,如果你快到30岁了还是单...
    狂人包阅读 61,949评论 740 2,957
  • 很早之前就想写一篇关于孩子的事情,我是三个孩子的宝妈,大的今年已经上初一了,老二今年三年级最小的一个今年上中班,我...
    未来7年沙姐姐阅读 170评论 8 4
  • 这次要跟大家说声对不起,很抱歉。今天的作业并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这周也没有过多的思考一些东西。有些短暂的思考,...
    船长时间阅读 2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