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凛寒已至。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回家的感觉就在不远的前方。不管走过的世界有多么辽阔,心中的总是充满对故土的思念。回家,永远是我心中无法解开的心结。春节准备在老家度过,记忆中,家乡是一个美丽的江南小镇,回家后便很想拜访多年未见的挚友,屋前,门后,不变的是人们久违的笑容和故乡芬芳的泥土,这里有承载着我成长的太多情愫,好久没好好和家人一起围在桌前一起去吃年夜饭,一年的奔波劳碌也来不及看看父母逐渐苍老的鬓发。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年夜饭不仅是拉近彼此距离的辞岁盛宴,更多时候它的变迁见证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国人的年夜饭吃出了亲人久别的团圆、游子羁旅的乡愁。无论人在何方,年夜饭永远是家的味道。
在传统文化中,年夜饭又称为团圆饭。在《尔雅 释》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从这里不难看出,“年”具有收获、富足的象征,而普通百姓对于年的期待也就常常被满桌菜肴飘散出令人垂涎欲滴的浓香所包裹。久而久之,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就取代了对一年好收成的庆贺。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辞年,就是在除夕吃丰盛的晚餐,俗话叫做“年夜饭”,也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辞岁之风自晋朝以来就很盛行,当夜骨肉团聚,儿孙绕膝,灯红酒绿,共话团圆。接着就是守岁。西晋周处的《风土志》说:“除夕夜,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许多诗人都有吟咏守岁的诗句。孟浩然写道:“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杜甫也曾有“守岁阿戎家,椒盘以颂花。”的佳句,把守岁的乐趣写得活灵活现“年夜饭”这个词,据考证,最早出现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苏州文人顾禄的《清嘉录》中:“除夕夜,家家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话,名曰‘年夜饭’,从中国历代文人对于年夜饭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年夜饭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一直伴随我们左右,对于团圆和浓浓亲情的向往一直是我们心中不变的追随,年夜饭也在其不断变化中承载着我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但是无论它的历史在怎样变迁,对于故土和亲人的思恋只会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团圆。
临近新年的闲暇时间,总能耐下心来听长辈们诉说他们记忆中的年夜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个凭票供应粮食的年代,外公说年夜饭是他们一年中最饱的一顿饭。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贫穷总是能限制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想象。临近春节时,外公便起早去排队,江南小镇的冬天除了有醉人的雪景,更多的是透骨的寒冷,而作为还是孩童的外公手里面紧紧拿着一张破旧的粮票,尽管外面是天寒地冻,内心是对一年中最好的一顿饭的美好憧憬,外公说他年夜饭中的最好的一盘菜便是水煮萝卜,他吃的很仔细,因为他知道这是一年中最为难得的时刻,不浪费每一粒口粮既是对于食物的尊重,又是想体验年夜饭独特的味道。细细想来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年代人们对于生存的敬畏和团聚的幸福,这也许便是贫穷年代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父辈的记忆里,在他上学的八九十年代,在电力还未普及的年代,一家人围在桌前吃着电炉里面热气腾腾的食物,感受着年夜饭带来这阵阵暖意。年夜饭的压轴菜便是一碗红烧肉,对于父亲这样一年也不曾吃过几回肉的农村孩子来说,年夜饭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了温饱,更注重的是对食物的选择和做法。在父亲看来年夜饭不仅仅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物质消费,更多时候享受的是年夜饭后的娱乐文化。他说最让人难忘的是,那时的除夕夜,家里有了黑白电视机,全家人可以围在一起边吃年夜饭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忘却了寒冷,感受着一场文化盛宴,这一时期,和年夜饭一同变化的是城乡面貌。高楼大厦次第耸立,街道越变越宽,车辆越来越多,那真是街道宽了,路灯亮了,村村通客车,户户有余粮。年夜饭不仅见证父亲的成长足迹,更体现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而每年的春节,在我看来,面对着满桌丰盛的美食,面对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不仅体验着物质和文化的双重碰撞,还感受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年夜饭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记忆中的文化符号,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便捷的聊天和微信抢红包。如今,年夜饭已经不再是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那种原始的渴求,不再是对平时食物缺失的那种弥补,它更多地成为了一种象征,象征着团圆、幸福和美满,象征着中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体现了中华儿女走向繁荣富强的信心。不管今后“年夜饭”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年夜饭背后传承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爱国、富强、文明、和谐将会永远延续和发扬光大。
年夜饭的变迁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和娱乐文化的巨大变化,广大普通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更是见证了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飞速发展。年夜饭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理解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不仅是思维方式的觉醒,同时也象征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于个人而言,在中国梦的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崇高理想,用心祈祷每一个生活困苦的人能笑对生活,每一个走在远方的人幸福安康,让共同富裕的曙光照亮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