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的原因是,发现9点是截止时间的时候,已经9点50了,这是“天意”的调侃,可能也是自己漫不经心的潜意识安排。
有对姓小群功能方面的考虑。这个小群,在我的预想中,一定会呈现出五花八门的个人心态,从中既可以了解个性化的身心形态,也必定可以得出共性化的意识基础,前者是对号入座,后者可以洞察一切。对我来说,后者的作用可能更大,更具有指导意义,不过,巧♂难为无♀之姓,这个现实意义的功能,会引发太多想象,我会因为发于思,有其言,而止于行,最终喟然成叹。
另外有创作倾向方面的考虑。报名开始写吧之前,我有写作拖延症,一本构思中的小说已经酝酿了七八年,各种精细的材料一应俱全,写作风格和演绎思路都已成型,但是我就是不写。还有一部中篇小说集,各个篇章的目录都已经定好,语言风格也已确定,但是,我只是完成了其中1篇和另外半篇,到目前也已经六七年没动过。我是属于那种工作和生活都没有什么外在约束力的人,但是读了那么多书,我似乎知道怎样开始。说实在话,我是想象着如果有这么一个可以督促写作的群,那该多好,于是上网就搜,就这样,很幸运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进行过多选择,就加了老报,关注朋友圈,在新一期报名开始之后,就顺理成章进来了。报名开始写吧之后,感到有一股平淡但是有用的力量,促使我开始重新执笔,而且培养写作状态效果显著。还不到一个月,简书公众号发布短小篇章总数已超过过去6年总和(事实是过去6年我都把零散的思维发表在社交圈了,根本没有几个成篇的文章);而在豆瓣阅读也破天荒开始连载小说,简直是说写就写。之前也有奋进过,在磨铁信誓旦旦要全勤写作,每天至少1000字,但还是刚定了小说题目就不了了之。这是我报名写吧的前后对比。我发现,借助大家无形的共识来激发自己内心的创造冲动是多么轻而易举的事,而因此我也隐隐约约地觉得,写作,或创造,或许是个人之于群体的简适行为,以及定向增发行为,它无论如何都是将意识能量有序转化的行为。再说姓小群。我是个心思敏感的人,通过开始写吧,我可以重拾自己的敏感用于各种问题的创作,同时我又是个身体意识较为敏感的人,容易冲动,而不加自持和自制。在这方面的写作上,我相信我能写,但是,这对自身的生理作用太大,我恐怕难以舒适地写下去。
最后,没有经历。但这不是没有客观经历。依赖客观资料作用在主观的意识折射,我多少知道一些东西,但是,从理论回到实践,你会发现你在他人那里学习的人体动力学知识,并没有失重的环境可供演练。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