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转载微信公众号“码匠人生”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dvShzfJyvFoq5WxER9VROQ
2020年7月7日上午8点35分,王明健在广东韶关逝世,享年87岁。
王明健,中国原子弹炼铀之父。
一生尽瘁,国士无双!
[video(video-WAhbzWid-1595852013717)(type-tencent)(url-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3112je60fn)(image-http://puui.qpic.cn/vpic/0/q3112je60fn.png/0)(title-#热点速看#7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燃料功臣王明健逝世 享年87岁)]
巨星陨落
他是曾和钱三强、宋任穷、袁成隆、刘西尧等人一起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而工作的原子弹功臣。
在科学家不及娱乐明星关注量的现实中,可能王明健的信息不够他应有的分量,但他的逝去,令很多人为之沉痛!
周恩来总理给王明健的邀请函、亲手赠送的钢笔
笔者与王明健的小女儿王琴是微信好友,7月7日惊闻王老去世消息,就立即去看王琴的朋友圈,得到证实。
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为王明健——这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功臣的逝世发文哀悼和追忆。
朋友圈也满是对王老的悼念。
笔者回想到一个月前,还看到王琴朋友圈中:……住院的老父亲要穿65式军装……住院的老父亲用军用水杯和军用水壶装水喝……女儿为过生日的老父亲表演节目,给老父亲敬军礼,老父亲也给女儿回了一个军礼……时隔一月,不到一个月时间,老父亲仙逝,身着军装,胸怀忠魂,在离“八一”建军节还有25天的时候……
“党交给我的任务,必须完成!”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弹技术!大国之盾,惊天巨响,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打碎了某些国际列强的核威胁。
而这一成功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王明健。
王明健,1933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1956年毕业于长沙中南矿冶学院,后曾为基建工程兵25支队的高级工程师,在他的工作生涯中,经历了“工改兵”和“兵改工”,但同事和战友都不知道他过去的工作经历,这是因为他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有着密切的关系!
1956年,王明健即将从长沙中南矿冶学院毕业,一天,系里突然通知王明健去校长办公室,办公室里,两名没有透露姓名和职务的军人对他说:组织上要选派你去从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你接触到的所有一切不能跟任何人透露,包括父母,也不能告诉他们你在哪儿。随后,王明健被带到湖南新组建的309队工作,从此与原子能研究结缘。1957年又经钱三强推荐被派到北京跟随苏联专家学习核工业知识。
王明健与同学在校门前的合影
为了搞原子弹,中央专门成立了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后改为核工业部、中核集团),宋任穷任部长。
原子弹的主要原理是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而放射性元素铀是核裂变的原料,是稀有金属,相当昂贵,价值是黄金的几百倍。制造原子弹的主要原料是浓缩铀,尽管当时我国已经探明了较为丰富的铀矿资源,但是如何从中提炼出浓缩铀是面临的一个关键难题。为了这个关键的难题,毛泽东主席曾与时任原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李四光专门进行了探讨。
1958年,正在苏联专家组学习的王明健接到中国02单位(即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后改为核工业部、中核集团)的秘密会议通知。
在此次秘密会议上,时任二机部部长宋任穷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要提前爆炸,不依靠苏联。宋任穷接着又告知,广东翁源已发现了铀矿,国家急需两吨二氧化铀做实验,要在半年内建成一个厂,并生产出成品来。王明健明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他们重如泰山的任务。相关领导期待地望向王明健,王明健站起来表态说:完不成任务,我绝不回北京见首长!
话是说出口了,但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因为技术原因,我国的铀矿生产基础是一穷二白,没有正规的铀矿和处理铀矿石的工厂,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能否提前试验爆炸,首要任务便是要按期研制出两吨二氧化铀,这就需要先研炼出够质够量的重铀酸铵。尽管任务艰巨,但王明健没有丝毫退意:“党交给我的任务,必须完成!”
1957年10月王明健(第三排左五)同苏联专家工作组全体人员在北京合影,1958年6月从苏联专家组被秘密抽调到北京参加二机部秘密会议,然后“消失”,负责秘密研炼重铀酸铵(又称"黄饼",是浓缩铀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中间产品,加热至260℃会分解出三氧化铀,经还原反应成二氧化铀)。
首创中国炼铀技术
国家二机部决定在广东翁源县下庄秘密建立309大队水冶厂,任命王明健为厂长兼技术负责人,要求半年内研炼出原子弹所需的二氧化铀的原料重铀酸铵。
制造第一颗原子弹急需两吨二氧化铀作原料,然而一般的天然铀矿石,能作为原子弹原料的成分只有千分之几,要从矿石里把这千分之几的铀提取出来,需要大量的防腐蚀材料,面对当时国内薄弱的工业基础,王明健只有改变铀矿的提取方法,才有可能完成中央交办的任务。
他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给矿石‘洗澡’呢!把矿石搞成黄豆这样大小,堆在一个大瓮里,用稀硫酸洗它,它就没有化学平衡了,不断地在吐故纳新。”王明健的这套从铀矿石中提炼铀的方法就是“简易炼铀法”,后来又被人们称为“土法炼铀”。事实证明,这也是当时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按照王明健的设计,1958年8月下庄水冶厂正式投入工作,这便是全国第一家自主创办的炼铀厂。
在王明健的带领下,工人们日夜奋战,终于在半年内完成了中央交办的任务。而后,又经过两年半的苦战,下庄水冶厂生产了71.3吨的重铀酸铵,占当时全国土法炼铀的总量的67%,时任二机部部长刘杰评价说:“有了这一批重铀酸铵,为进一步的生产核燃料,为提前能够准时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具有重要意义。”
王明健与炼铀工人合照
为国家舍小我
为了完成党的任务,王明健舍小家,将自身安危都置之度外。因为工作性质要求行程绝对保密,1956年动身前往北京之前,王明健回老家待了三天,不想从此与父母一别成永诀。
1958年底,家中发来电报说奶奶病危,但那时正是科研生产紧张时期,在家与国的艰难抉择之间,王明健毅然选择了后者。“我没办法回去,我面对的是国家大事。”王明健说。第二封电报发来时,奶奶已经去世,王明健对着电报磕了一个头,又投入到工作中。“我从小是奶奶养大的,可直到她过世,都还不知道我在外面干什么!”这成了王明健多年来的憾事!不仅他奶奶不知,他父母兄弟姐妹们都不知,直到2019年7月8日央视《国家记忆——军魂永驻》讲述王明健,家乡亲人看电视才得知他是搞原子弹的。
[video(video-GG2JoUAN-1595852389932)(type-tencent)(url-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3113ukekeh)(image-http://puui.qpic.cn/vpic/0/s3113ukekeh.png/0)(title-深痛告别!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燃料功臣王明健逝世)]
“忠孝不能两全”,说到这里王老声音哽了一下,英雄未必真无情!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此后,下庄309大队11分队的队员们也撤离了下庄各赴前程。而因为下庄要筹办更大的铀水冶厂,王明健选择了留下,放弃了回北京的机会。从1964年一直到1995年,王明健一直在下庄默默为中国的核工业继续奋斗,不求名不求利,一心只想为国家做贡献。
长年殚精竭虑和操劳,也损害了王明健的健康,落下一些病根。王明健的小女儿王琴曾经告诉过笔者,王老从中年起就患有胃病。的确,每当看到王明健的视频和照片,显而易见,他身体消瘦得令人担心。
王明健在工作中,还曾险象环生,经历了四次工伤。1959年8月,在试验中,他两次经历了含有核辐射的爆炸,身上多处被烧伤,死里逃生。七十年代厂房出事故受伤。八十年代从坑口厂房回总部路上汽车翻下山沟摔断颧骨锁骨和几条肋骨腰骨。此后他身上贴的膏药没有间断过。但王明健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他的信念始终如一的坚定:“我这一生,能为中国人民最需要,最辉煌的事业做出贡献,我觉得太有意义了。”
“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书
“我没有任何要求“
王明健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前爆炸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几十年来,王明健对自己作出的贡献闭口不谈。直到2014年庆祝原子弹爆炸50周年,国家“两弹一星”办公室找到王明健,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时,王明健挥挥手:“我没有任何要求,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无上光荣!”
1995年退休后,王明健居住在韶关市西郊一个不起眼的小区,潜心于科研,即使在住院期间,都在病床上展开研究。他始终怀有一颗对国家的赤诚之心,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作贡献。
2018年8月25日摄于核工业419医院
王明健说:“不要为自己活着,人为自己活着很渺小,人生最美好的是当你停止生存时,还能以你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服务。”
王老关注和保存的新能源资料
王老的女儿王琴发的微信朋友圈,讲述了王老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还在支撑着病弱的身体,连夜整理论文,直到人昏迷不醒。这位可歌可泣的老科学家,他是真的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用生命默默地、又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揭秘英雄深藏的功名
2017年3月,原基建工程兵退伍老兵、现兼任深圳拓荒史研究会副秘书长聂进良老总同大型文献纪录片《我们是光荣的基建工程兵》负责人率领摄制组,前去看望和采访了一直隐藏身份居住在广东韶关市家中的王老前辈。见到原部队的人,王老十分高兴,尽管年岁已大,仍是兴致很高,与前来的战友谈到原子弹往事,谈性更浓。
王老给聂进良讲解一份当年的绝密资料(现已解密)
这一次探望和采访中,大家深深为王老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原子弹功臣隐姓埋名半个多世纪,是时候应该让人们了解和铭记住他了!2018年9月21日,《我们是光荣的基建工程兵》摄制组负责人王增州、聂进良特意联系了央视4套《国家记忆》摄制组李铭晗导演,再次前去广东韶关采访王明健功臣,并于2019年7月8日央视“国家记忆”播出了《军魂永驻—基建工程兵》(上集),讲述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25支队高级工程师王明健的传奇故事。
国家记忆
经过这两次采访,王老的事迹逐渐得以披露,随后,韶关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广东卫视、王老家乡的湖北日报、湖北卫视、襄阳电视台、南漳县电视台,以及江苏的一家电视台等络绎不绝前去采访这位土法炼铀第一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功臣、核燃料专家——王明健。
2019年广东卫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节目中的王明健
就这样,原子弹功臣王明健做了半个多世纪的无名英雄,一直到他的晚年,人们才知道有这样一位做出惊天功绩之人!笔者近日在写本文过程之中,多次在网上搜寻资料和腾讯视频,发现关于王老的资料和视频上传时间几乎都是在这两年,其中大部分更是在他去世后人们上传的!英雄生前做了惊天动地事业却闭口不宣半世纪,在身后赢得大众瞩目和敬仰!
不应埋没的历史
历史不断远去,但是良知和责任告诉我们,英雄的历史不应埋没于时光的尘烟。在看望和采访中,王老拿出珍藏的宝贵资料给来访者讲解,与战友和记者合影留念,王老希望他的研究成果能够继续得以发挥作用。聂进良是当时带领大家前去看望和采访王老的原基建工程兵战友之一,他是一位有心人,拍摄和保存了许多有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图片和资料(他的朋友圈还转载了各媒体几乎所有关于王老的纪念文章,《码匠人生》的本篇文章也是他促成)——
王明健荣获的勋章
两弹一艇人物谱
1959年周恩来总理给王明健的请柬
周总理在宴会上赠送给王明健的钢笔
1959年11月左二王明健、左四物理学家王承书、左五兵器专家吴运铎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门前合影。
1961年聂荣臻元帅给王明健的邀请函
1960年中央直属机密函(特急件)
1961年中国科学院给王明健的机密信函
1975年的解放军报
湖北日报报道这位从湖北走出的科学家
南方日报对王明健的报道
《学楷模 颂功臣》
书刊中介绍王明健
王老从年轻到老年的照片
80年代中后期兵改工时,王明健在铀矿工厂厂房讲解设备流程工艺。照片左一是王明健,左二是国家工业部部长蒋心雄、右三是741矿矿长陈继敏,右二是广东省矿冶局局长崔锋、右一是745矿矿长。
王老从年轻到老年的照片
王明健在家中
王老与前来看望的战友、记者合影
王明健父女与前来看望的战友、记者合影
右一为王老的小女儿王琴
王老和聂进良
王老父女与聂进良合影
王老和记者
王老家中沙发上方墙上照片,是全国群英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劳模)合影,第二排左起第16位是王明健(两位女同志左边),这张照片挂在王老家中墙上几十年。这之后王明健又荣获第二届全国劳模称号。
华国锋主席,叶剑英副主席,邓小平副主席,李先念副主席,汪东兴副主席等中央领导接见基建工程兵先进代表会议的代表。这张照片也是挂在王老家中墙上几十年。
余秋里、王震、谷牧接见出席基建工程兵代表会议的代表。这一张照片也是一直挂在王老家中墙上
王老为聂进良题字
王明健,他用自己并不高大的身躯,撑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燃料研究与生产重任,他用一生的智慧谱写了一曲为国奉献的凯歌,他隐姓埋名半个多世纪,惊天功绩却闪耀于中华大地,他是国之重士、民族英雄,他是一座屹立于天地之间的丰碑!
王明健生平
王明健,1933年6月生,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人,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国家级劳模,发明了从矿石中提取重铀酸铵的方法,办起了中国第一家水冶厂,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解决了原料问题,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燃料功臣。
1955年,王明健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1957年3月至1958年6月在北京专家组学习,1958年6月至1961年5月在北京第三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任党支部书记,1961年5月至1964年4月在北京第五研究所任萃取组组长,期间发明了"简易炼铀法""受控萃取法"以及中性有机化合物对阴离子萃取剂协同效应等,解决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原料问题,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前爆炸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于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代表大会,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64年4月至1995年5月在741矿、00251部队工作,先后任202厂厂长、708厂技术组组长、高级工程师等职,期间1977年11月出席全国基建工程兵工作会议,被授予基建工程兵先进生产者称号(两次荣获全国劳模称号)。
2020年7月7日上午,王明健在广东逝世,享年87岁。
(《生平》中王明健出生年月系王明健家人特提供)
说明: 本文形成中参考了一些文献资料,文中大部分图片和视频由聂进良提供, 本文在《码匠人生》推出前经过王明健的女儿王琴女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