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是新一年的开始。《群芳谱》中说:“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立春三候:一候东风解冻。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二候蜇虫始振。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三候鱼陟负冰。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日,阳气初生,春江水暖,百草回芽,万物生发,大地一片勃勃生机。塞北东风解冻,江南菜薹掐上桌,插枝梅花便过年。
梅花
苏州的艺圃
古来爱梅成痴者,有北宋的林和靖。林和靖隐居西湖孤山,如今遗留下来的赏梅胜地,还在浙江的超山、苏州的邓尉、无锡的梅园、南京的梅花山等处
梅花入茶,如今最常用的是绿萼梅。
梅花入馔,有梅花粥,将飘落的梅花瓣放入米粥中煮来吃,能助雅致,清深思。
雨水
雨水时节,细雨斜斜,春风脉脉,春兰吐蕊,绿柳如烟,万物萌动。
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三候:一候獭祭鱼。此时节,水獭开始捕鱼了,将捕起的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二候鸿雁来。雨水过后五天,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三候草木萌动。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升腾而开始抽出嫩芽,大地一片草长莺飞的春色。
这时节的春雨最是珍贵,如天赐如恩诏,以此乍暖还寒时候的雨水烹茶,称为天泉,最为甘洌。
兰花
苏州平江路附近的一座旧宅,名曰碧梧小筑。主人徐云鹤先生是爱兰之人,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旧宅子的厅堂间,处处可见兰花与兰画,格外清幽雅致。
沧浪亭每年会举办四次兰花展,大概连续举办了二十多年了。
兰花一年四季都有。春有春兰,夏有蕙兰,秋有秋兰,冬有寒兰。
兰花生长于深山,移入庭院、厅堂,还是很娇嫩的花种,养兰的人辛苦一年,只为那十五的绽放。若不是把兰花当作真知己,恐怕无人愿意忍受这样的艰辛。
兰花不大好一大丛一大丛盛放,所以开到怒放的时候需要剪掉一些花朵。开花需要营养,今年的花开过,营养透支了,明年就会打一点折扣,不开花或者开得少一些
雨水季节,江南的荠菜纷纷破土而出。
惊蛰
春雷乍动,气温回暖,阳气渐升。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动物和草木虫蚁感于春季温暖,被春雷惊醒而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惊蛰头五天,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阳和发生,自此渐盛;二候仓庚鸣。惊蛰后五日,仓庚嘤其鸣,求其友。仓庚即黄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三候鹰化为鸠。再五日,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鹰每年二三月飞返更北的地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而斑鸠飞来繁殖。
惊蛰时分,桃花红,杏花粉,李花白,菜花黄,海棠酡颜。山中春笋破土,人间有味是清欢。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正一片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杏花
杏花开在暖春,是中国十二花神中的二月花。
不同于梅的“横斜疏瘦”,杏花会热热闹闹、盈盈满满地开遍枝头。杏花最特别之处,在于花苞呈点点绛红,再绽放开来,渐渐变成团簇枝头的粉白,直到快要凋谢时,则成为满树雪白。赏杏花应在将开未开之际,那时的杏花红粉相映,白里透红
杏花,总是与江南沾衣欲湿的春雨一起,点染开江南的早春如诗的画卷。
春笋
笋,是竹子根上长出的嫩芽。春天一茬儿,冬天一茬儿,于是就有了我们饭桌上的“春笋”和“冬笋”。冬笋因为产在蔬果稀疏的季节,因此比春笋贵气,价格足足差上二十倍。春笋,则贵在应春风而发,有着一股最喜人的新鲜气儿,令人兴味盎然。
这时宁波可以吃到细长的雷笋和肥硕的毛笋,西湖柳浪闻莺边有“片儿川”。
竹乡安吉。
据说乡下采笋的人采笋,可不是采已经冒出地面的笋尖儿,这需要几分慧眼。竹笋大都埋在地里,挖笋人就有这个本事,只要看竹梢的颜色,就能了然在哪里下锄头可以挖到竹笋。挖笋是个体力活儿,还需要跟时间赛跑,要在最短的时间把笋送上食客的餐桌,晚一天,笋便少了一分鲜美。
那么吃笋的最高境界,自然是守在竹林子边,架起烹锅,就地把春笋挖出来,剥了皮,入锅煮来吃。
腌笃鲜是一道江南菜。每年春笋上市的时节,便馋这一口。腌笃鲜,顾名思义,就是用春笋和鲜、咸五花肉片一起煮的汤。“腌”,是指腌制过的咸肉;“鲜”,就是鲜美的竹笋和新鲜肉类;“笃”,就是用小火焖的意思。
宁波人还会把竹笋用盐水煮熟,再用炭火烘焙一下,这就成了上海与浙江的传统烹饪原料——扁尖。
广西地区的人喜欢腌酸笋吃,在上海随处可见的桂林米粉和柳州的螺蛳粉里常常见到酸笋。
杨柳
树木的抽青,是初春带来的消息。这件报春的任务,落到了杨柳身上。
为什么是杨柳,而不是别个呢?竺可桢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一文中写道:“第一,因为杨柳抽青早;第二,因为它分布区域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它既不怕风沙,也不怕低洼
柳芽可做菜肴,没过几日,随着柳芽迸发的,便是漫天的柳絮儿,搔得鼻子酥痒痒的。这是柳树的花,又叫柳子,采集来缝到枕头里做枕芯,据说有安神的功效。
因为柳和“留”同音,柳树自古被古人染上了一层相思意义。
那修长的柳叶在风中飘扬,有着无形的流畅的气息,不正是“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的境界
春分
春分,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天过半为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旧时江南民间多会郊游雅宴。郊游踏青,饮茶赋诗,游园怡情。
春分有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春分时节,莺飞草长,辛夷如火,海棠依旧,暖日暄暄,出门俱是看花人。
辛夷
荑有草木嫩芽的意思,所以辛夷顾名思义,便是“具有辛味的草木嫩芽”。辛夷可用来治疗鼻炎、鼻塞。
辛夷,第一个含义是指紫玉兰的花蕾,也被用作中药名;第二个含义则是指玉兰中多呈现紫色的品种,即紫玉兰。
香椿
春天主生发,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植物都长出鲜绿的嫩芽,这时候的嫩芽最有生发之气,对身体更有益。在江南,人们就纷纷掐起了香椿头。
香椿头生在树上,被称为“树上蔬菜”。一到春天就会萌生红的绿的纹理清晰的芽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香椿头是一种阳气很足的食物,在春日煦暖的阳光和雨露滋润下生长得特别快。嫩芽采摘过一茬后,没几天就又萌生出新的一茬,再采摘,再萌发,一个春天下来,可以吃好几茬。
春分时节的香椿最嫩,这样一茬一茬地吃,吃到谷雨,香椿芽叶就老了。也可以把香椿叶采下来晒干,当作茶叶泡茶喝,可以补脾阳。有一味中药叫作“椿白皮”,就是香椿树的皮,有收涩、去湿热的功效,熬水后还可以调理皮肤的不适。
清明
清明,古时也叫寒食节、三月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是我国唯一一个是节气的节日。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清明时节,桐花始盛开;二候,田鼠化为鴽。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田鼠化为鴽,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三候,虹始见。虹为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桃花
春意渐深,梅、杏、梨、樱一层一层次第晕染江南的山野,到了三月末四月初上,桃花也挂着胭脂铺陈起好颜色来。
碧螺春
江南的春茶,龙井重在喝一个“鲜”字,碧螺春则重在一个“香”字。
西湖龙井是兰花豆香,碧螺春是甜玉米香。倘若是明前好山头的茶,便呈现幽雅的花香。
碧螺春一般是在清明前春寒料峭时采下来。碧螺春茶汤比较清淡,有一种淡淡的、循序渐进的力量,是比较接近文人情怀的饮品。
碧螺春最好放个把月,不会伤胃。苏州人喝碧螺春也会吃一些糕点来封味,尤其甜的糕点,可将味蕾封好。品碧螺春,不可牛饮,要细细去啜一下,感受春天树木给自己传递的一种生发之气。
青团
袁枚在《随园食单》里描述青团时称:“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这里的“青草”,各地有差异,因为这种差异,青团也在不同地方形成了不同的口味与口感。浙江南部的青田和温州,用的是鼠曲草;浙江的宁波、上海、黄山等地,用的是艾草;苏州人多用的是浆麦草汁。
昆山正仪有一家做青团的老字号,叫“文魁斋”,在当地非常有名气,制作的青汁是家传绝技。
谷雨
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思是“雨生百谷”。《群芳谱》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谷雨三候:一候萍始生。谷雨之日,“萍始生”,萍水始相逢;二候鸣鸠拂其羽。鸠即布谷鸟,鸣鸠预示着春将结束,此时田野里处处回荡“种谷”的呼唤;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又称鸡冠鸟,谷雨五日后落于桑树,预示蚕将生。
谷雨时节,自此春日渐归,牡丹花荣,蔷薇满架,紫藤垂丝,浮萍渐生。落红化泥,绿林成荫,雨水渐多。雨季一过,一年中绿肥红瘦的夏季就来了。
牡丹
牡丹,芍药属。《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其花红故谓‘丹’。”
唐代以前没有“牡丹”一词,而是把牡丹和芍药统称为“芍药”。又因为牡丹花为木本,所以牡丹又被称为“木芍药”。
在唐代,牡丹开始被封为百花之王,它的草本姐妹芍药则被封为花相。
蔷薇
最惦念的赏蔷薇的地方,是苏州的艺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