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以前一个同事,那会儿他应该不到四十岁吧,专业能力很不错,但人比较木讷,在行业相关的岗位换了一圈儿之后,又回到最开始的东家这里。那会儿我刚入行,啥都不懂,当时业内有个通过率很低的资格考试,没有练习题,考完试也不公布答案,只有大概的考试范围,必看书目有十几本之多,最核心的法规汇编厚得和砖头一样,而且很多法规还只是存目。我那个同事说的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考试之前,我一晚上没睡着。”当时我还年轻,心里满满的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不至于吧?他果然只差了一分没有通过,没过多久,就再一次辞职了,我也没再听说过关于他的什么事情。
现在,轮到我到了这个“而立以上,不惑未满”的年纪,忽然觉得有点理解那个同事了。年轻的时候,时间、精力都大把大把的,在那个好奇地探索未知世界的年纪,看到的一切都是生机盎然的,觉得明天的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和可能。而到了黄土埋了近一半的时候,虽然觉得可能性其实也还有,毕竟有那么多一把年纪才创业还成功的鸡汤故事或者诸多大器晚成的人物传奇,但也不得不看到,和梦想之间隔着的现实其实还是蛮残酷的。人到中年,变得实际了,也就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乐观。再加上这一段人生又是生活压力最大的时候——自己今后的养老以及父母现在的养老,每一份责任都沉甸甸地压在肩膀上,说是中流砥柱也好,说是哀乐中年也罢,责任、义务、麻烦、琐事等等,逃无可逃,避无可避,而且只能鼓起不太多的勇气一往直前。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也不知我爸妈的中年是怎么过来的,那个时候的我虽然也看到他们的一些不如意,但并不太当回事儿,也可能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孩子,便理所当然的要求爸妈为我提供什么,不用想着自己应该做什么。过年回家的时候跟我妈提了一句,觉得过日子还挺不容易的,她倒轻巧地回了我一句,那是当然。人到中年怎么应对中年危机呢?现在回想起来,我妈有一阵特别喜欢穿花的,大红大绿大花大朵,什么浓烈张扬就穿什么;而我爸有一阵留了很长很长的胡子,有点美髯公的做派。可能那就是他们应对中年危机的方式?而我现在面临中年危机的应对方式,好像就是吃零食和看美剧,顶多再加上做做烘焙?哎,真希望能把我应对压力的方式改成健身呐。朋友小白以前说,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闲下来就跳绳跑步、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工作的人,真是美好的愿望。
除了要面对中年危机,人到中年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其实也有让人喜欢的地方。比如像我这么情绪化的人,突然就能做到不哭也不生气了,哭有什么用呢?生气有什么用呢?过一阵儿这事儿就翻篇儿了。同时也失去了倾诉的意愿,因为觉得确实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这些人这些事,陈芝麻烂谷子,没什么新鲜的。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其实还是没长大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烦恼,每件事有每件事的难处。一旦多说几句,就会觉得自己为这么小的事儿过不去,实在是犯不着。七情不上面,大概是人到中年之后,会自然解锁的一个新功能吧?
此外,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受之后,不会再以一种非黑即白的角度看问题,不会因为别人和自己观点不同就断言其“三观不正”果取关,反而会留意一些不同的看法,以免自己过于偏执,当然咯,这种刻意纠偏的体验并不怎么愉快。
总而言之,我很喜欢我的这些改变。因为体验到心态上这种显著的变化,时常很好奇自己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会有一番什么样的改变。也许是“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还是“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抑或是“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哎,颇有点期待啊。
by:老阿姨吕底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