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晚,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冰城哈尔滨圆满落下帷幕。这场筹备时间短却无比精彩的盛会,不仅是亚洲冰雪健儿的竞技舞台,更是展示中国形象、黑龙江风采、哈尔滨魅力的重要窗口。在盛会成功举办的背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政府的服务保障工作,犹如坚实的基石,支撑起这场冰雪盛宴。
党员先锋模范:点亮亚冬之光
在亚冬会筹备与举办的全过程,党员干部始终冲在一线,成为最亮眼的旗帜。
在亚冬会执委会,17个党支部如17个坚强的战斗堡垒,700余名专职干部中党员更是核心力量。他们日夜兼程,放弃节假日休息,以“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全身心投入到赛事筹备中。对外联络部武小玫,这位有着2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一人身兼两个专班负责人,在亚奥理事会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结束后,连夜组织人员形成会议纪要及任务清单,赢得亚奥理事会高度认可。她连续11个月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毫无怨言,建立起与国家部委“直通车”工作联系机制,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场馆运行管理部的柏轶焘,在制定工作机制的关键时期不慎摔伤,但强烈的责任心让他忍痛坚守岗位,与同志们连续奋战,制定出的四项工作机制得到各场馆团队肯定,推动场馆化运行顺利转入实战。还有开闭幕式仪式演出与火炬传递工作专班副总指挥石雯慧,面对筹备时间短、任务重的压力,一连十几天加班到深夜,完成报批、演员选拔、志愿者岗位分配等工作,起草审核各类文稿60余篇,20余万字 ,用奋斗诠释担当。
不仅在执委会,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党员志愿者也积极行动。通达街道三孔桥社区的老党员志愿者们身着红色志愿服,在交通路口挥舞旗帜,引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在地铁站,他们协助工作人员维持秩序,为乘客提供购票指引、路线咨询等服务,用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彰显新时代党员的责任担当。
政府服务保障:铸就坚实后盾
哈尔滨市政府在亚冬会筹备过程中,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全方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在基础设施方面,充分利用原有“2地9馆37村”场地场馆进行维修改造,采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和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既节省成本又符合环保理念,部分场馆设施甚至达到冬奥会标准,得到亚奥理事会副总干事维诺德的称赞。
赛事组织上,精心规划赛程,确保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22名运动员顺利参赛,创历届之最。共进行64个项目180余场比赛,赛事组织有序高效,营造出专业、公平的竞赛环境,赢得各国运动员、技术官员等的广泛赞誉。
服务保障工作更是细致入微。交通方面,3000余名交通服务保障人员坚守岗位,82条交通接驳班线、1090台保障车辆高效运转,保障人员顺利出行;住宿餐饮上,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等接待酒店的服务和餐饮广受好评;医疗服务专业、规范、高效,堪比奥运标准;还有6000名赛会志愿者和1.6万名城市侧志愿者,在各个环节提供贴心服务,成为亚冬会一道亮丽风景线。
当冰雪热遇上“尔滨热”,又恰逢中国年与亚冬会相遇,政府积极引导,让中外游客感受到哈尔滨的热情好客。春节期间8天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在主媒体中心、运动员村等举行的“亚冬会上闹元宵”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中外嘉宾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融。
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政府高效服务保障的完美结合。党员干部以担当作为诠释初心使命,政府部门以全方位保障展现责任担当,为世界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冰雪盛会,也为未来大型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宝贵经验,激励着更多人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