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之前老伴喊叫说她肩膀疼,我说:“肩膀疼可能是肩周炎,咱们去医院看看,老婆说:“怎么看,以前肩膀疼西安北京都看过,药也吃了,理疗也作过就是不起作用。”我不管怎么说她还是心有顾忌。后来村里一个老哥来串门,我就提起老伴肩膀疼,他对我说:“那你们不妨抽时间去县中医医院找文大夫扎扎针,文大夫是卫生系统的十大风彩人物之一,那可是大名鼎鼎,找她针灸的患者络绎不绝,经她治于的患者成千上万,她精湛高超的医术人人称赞。我的腰疼了好长时间,就是在文大夫那里了治好的。”
老伴说:“扎针我怕疼,而且心里还有点怯,万一治不好,再让大夫在肩膀上扎来扎去,受那份洋罪……我不去。”我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亲口尝尝,你不去怎么知道疼不疼,再说长疼不如短疼,如其天天喊肩膀疼,就要抓紧时间治疗,不能一拖再拖,咱们这几天抽空去黄陵让文大夫瞧瞧。先治几个疗程看看。”“那…要是扎不好呢?”“那也不能百分之百……有病就要找医生,再说你天天在家喊疼,我又不是医生。”好话说了一箩筐老伴还是犹豫不决。我看说服不了她,只好说:“这样吧,这几天反正也没事,再说我的腿也疼了好长时间了,咱们俩明天一块去中医医院。”
第二天一早我们从塬上坐车来到中医医院,五月的天早上穿的几件衣服还有点冷,中午又热的要命,真应了那句在戈壁滩上的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抱着火炉吃西瓜。虽然是有点夸张,但是气候还是早冷午热晚上凉。人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到了医院那真是楼上楼下,房里房外,针插不进,水泼不出,到处找不到落脚的地方。找文大夫针灸的,有治疗腰疼了,也有治颈椎的,有针面瘫的还有针腿的,理疗室人满为患。往理疗室内望一望,只见一个苗条漂亮的美女大夫,沉着、老练、轻巧、敏捷,正给患者行针。患者或躺着、或爬着或坐着,没有看到有一个人表情痛苦的样子。我就奇怪了,针扎到肉里,怎么病人连感觉都没有。这轻巧娴熟的操作手法,没有十年二十年的工夫……闲话少说,经过好长时间的等待,终于等到给我针灸了。
文大夫问我腿疼有多长时间了,我说:“我腿关节痛了好长时间了,在好多医院看过了,药也吃了不少,一直不见好。文大夫让我拍片子检查,然后再根据检查结果治疗。查后结论可能是半月瓣损伤。她让我躺在床上,我心想小时候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我每次生病都是母亲去村西头找本家六奶奶扎针。记得在五六岁的时候,我病倒了,躺在炕上不吃不喝,母亲就去村西头窑科找六奶。六奶来后看了看舌胎,说是有过食,就是吃多了不消化,胃里有积食。
她坐在炕上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绣花蓝荷包,从里面取去一根银针,把针含在嘴里,然后扶起我的上衣就要行针,我一看见那银光闪闪的细长针。又哭又闹,六奶让母亲帮忙,拿来一个面锣,然后说:“孩子不疼忍忍,让六奶扎几针就好了。”我还是不听,她们把我硬是按在炕上,用几寸长的银针扎在肚子上。为了怕我乱动,又用锣扣上。口里不断念叨,“娃儿听话你再疼还得忍着,不然针断在肚子里取不出来可咋办呀!”就这样连哄带骗,给我把针扎完,回想往事至现在还心有余悸。
七十年代我也看了中医和针灸方面的书籍,中医讲〈望、闻、问、切〉,十八反十九煨,汤头歌等等……针灸里面的学文可多去了,黃帝内经详细介绍古代所用有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等九种针具的形状于用途。论述了针刺的疾、徐、迎、随、开、阖等手法和补泻的作用。针刺疗法,必须首先掌握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生理变化规律,然后根据脉象与症状等情况,制定虚补实泻的疗法。针刺要求针下得气,以达到气血阴阳的调和为目的。指出循经近刺,和远道刺法的原则,并说明针刺的深淺与先后,要根据病人的体质、时令气候、发病先后、针刺部位等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还有十二禁等等……不一而论。演员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学习中医针灸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有十年八年的刻 苦努力,没有悬梁刺股的精神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就得不到广大患者的认可……
再不要胡思乱想了……且看文大夫怎样操作……文大夫把古代的针灸、拨罐和现代的电疗、推拿、按摩相结合,达到治愈患者之目的。她对我说:“没有必要紧张,尽量放松点,没想到她操作的手法那样熟练,速度快的有点异想不到,我稍微有点感觉,她针就扎好了。我老伴躺在对面床上,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文大夫给我扎针,看见我表情轻松,她彻底放下那悬在半空的心。等给她扎针时,她那紧张的心情放松了,我问她“文大夫扎针怎么样,疼不?”她点点头说:“还行。”看见文大夫步伐轻盈出出进进忙的像陀螺的身影。我心想我们来对了,老伴的胳膊有救了。
我们每天来针灸第一拨是赶不上了,因为有些患者早早排在门外,没到君行早,更有早来人。不管是迟来还是早到,门口老是一群人在那里耐心的等待。我们每天来得先要号,然后再找个位置静静的等待。文大夫和另外几医师忙的团团转,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病人来了一群又走了一拨,她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无冬无夏,几十年如一日。估计走过的步伐能绕地球转几圈……
河西老李今年七十多岁,他私下给我说他的腰疼的要命,走西安上延安钱没少花,罪没少受就是不见好转,有人见议他去找文大夫针灸,经过文大夫精心治疗一段时间后,腰疼好多了。文大夫耐心告诉他理疗后要多休息,不要到处乱跑,负责影响疗效。有天他觉得自己像好人一样无事,又开始乱跑,结果……言下之意患者就要听医生的见议,好好配合医生治疗,这样病才能好的快。
我有个熟人她也在中医医院扎针,他说自己面神经有点问题,口歪眼斜。有人见议她找文大夫,文大夫询问了病情,给她针灸、拔罐,扎了几个疗程,病就好多了。人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病来的快,好的慢,不少患者得病后心里都非常着急,扎了没有几天针就想很快好起来,文大夫耐心细致给他们作解释。
夏天针灸室非常热,病人只在房间呆几十分钟,可是文大夫和另外几个医师小雷、小李、小蔡一呆就是一天。不管是炎阳如火的三伏天,还是十冬腊月的三九天,她们几十年如一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她们也有家庭,也有父母儿女,忙完工作回到家还要忙……
陕西省黄陵县作协会员
作者李明芳
二0二一年六月
二十五日农历五月
十六甲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