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2控制论如何解释认识论?解析可控制变量和可观察变量之间的关联

        认识论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事物的过程。事物是客体,人是主体,在认识发生的过程中,客体与主体构成一个反馈耦合系统。所以认识的过程也成为控制论可以研究的对象。

        人类可以通过观察,操纵客体进而增加对它的了解,增强对它控制能力。反过来,主体的思维和精神活动也会在认识和改造客体的过程中发生变动。比如,在我们学习自然科学中的各种知识和规律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情感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比如,学会一门知识之后的喜悦心情)。这个过程,反映在下面这个示意图中:

人类认识发生的过程可以看作一个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系统

        在控制论中,客体系统被称为黑箱。基于控制论的认识论也称为黑箱认识论。基于对客体的观察,人们可以获得关于客体的一系列信息,或描述变量,即客体的可观察变量。基于对客体的操纵或影响,人们可以传递信息给客体,或直接作用于客体,它们作为客体的输入,被称之为可控制变量。比如,为了了解新买的扫地机器人,我们需要通过阅读说明书和观察它的基本构造了解其各项功能,使用方法,这便是可观察变量。了解之后,我们需要根据说明书介绍的使用方法,做好正确的设置,然后测试各项具体的功能。那些我们能够施加于机器人的操作称之为可控制变量。

        控制论认为,要认识黑箱,存在两种策略:1. 不打开黑箱,通过分析输入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对于客体的认识模型;2. 打开黑箱,通过解析黑箱的内部结构,获得直接的认识。比如,了解一个人,通过观察ta如何面对如何处理具体的事儿从而推测其为人,属于不打开黑箱的策略。所谓打开黑箱的策略,就是通过了解其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经过的事,读过的书,交的朋友,曾经的作品,从而获得对一个人的了解。很显然,人类通过交替使用这两种策略获得对于客体的认识。至于何时该使用哪种方法,这与人们可以获得的可观察变量和可控制变量的能力紧密相关。

        在科研中,研究人员可能采集到的数据的类型,即可观察惯量,直接受限于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是没有微生物致病这种认识的。在伽利略将望远镜投向太空之前,天文学家可以搜集到的可观察变量自然无法和伽利略相比。同理,可控制变量也受限于当前时代的技术发展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原本无法观测到的变量变得可以被直接观察到,也就意味着原本的黑箱被打开了一层,科学得以发展,认知得以进步。然后引发新的问题,新的问题需要新的可观察变量,当技术无法及时更新时,人们又无法打开黑箱,所以便又只能采取不打开黑箱的策略,通过发掘输入输出变量的关系建立对于客体的认识模型。如此循环往复,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逐层深入,不断地迭代下去。。。。。。

        不打开黑箱和打开黑箱的策略各有优劣。有的时候,即便条件允许,笼统的看也比仔细深入地看更加适用。比如,对于一个极其复杂的超大系统,即便打开黑箱观察局部变量之间的作用方式,也不见得有助于理解系统的整体,反而让人迷失于局部细节。有的时候,打开系统也意味着破坏系统,比如打开大脑去研究大脑的生理功能。所以,控制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使用恰当的认识方法,对于获得关于客体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切不可偏执一端。这有点类似于当我们尝试了解一个人的时候,既要整体把握一个人的品格,才干,为人,又要从具体的细节去观察其方方面面,这样才更可能对一个人获得全面立体准确的认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黑箱:控制论中,主体人认识和改造的客体对象。 通过证实模型、验证假设的打开黑箱方式和根据输入、输出建立模型、提出假...
    杨晓燕007阅读 691评论 0 0
  •   金观涛华国凡著,《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读书笔记35 第五章 黑箱认识论   一种科学理论通常的命运是:开...
    大龙10阅读 602评论 1 6
  •   金观涛华国凡著,《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读书笔记36 第五章 黑箱认识论 5.1 认识对象和黑箱 1、可观...
    大龙10阅读 257评论 0 5
  • P3 我们将事物发展变化中面临的各种可能性集合称为这个事物的可能性空间。 P4 世界上第一个认真考虑过事物可能性空...
    风不停留ken阅读 6,220评论 0 9
  •   金观涛华国凡著,《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读书笔记37 第五章 黑箱认识论 5.1 认识对象和黑箱 3、认识...
    大龙10阅读 61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