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曹操的家族源流,在《三国志》引裴注《曹瞒传》以及《世语》当中记载,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夏侯氏之子」,后来因为过继给了当时的大宦官曹腾才改姓曹,也就是说曹操原本要叫作「夏侯操」。那么如果曹嵩是因过继而改姓的话,照理说就应该只有曹操这一支家族姓曹才是。
然而,曹操堂弟曹纯,以及子姪辈的曹真、曹休,为什么又跟着姓曹呢?难不成大宦官曹腾大发善心,将曹嵩以降的所有本支分支都一并过继了吗?
事实上,在《三国志》本文里头,并没有曹操本姓夏侯的相关记述,而《曹瞒传》与《世语》这两本裴注的史料,严格来说比较像是花边传闻一类的性质,真实度是有争议的。
因此,除非往后有更具公信力的发现,否则应该还是要以《三国志》的记载为主:曹操家族一直都姓曹,大宦官曹腾则是这支曹氏家族的成员之一,他因为生理上的缺陷无法传宗接代,因此过继同宗兄弟的儿子曹嵩。
那么一个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果曹操本姓不是夏侯,那么在小说《三国演义》里被称作是曹操「族弟」的夏侯惇、夏侯渊,到底跟曹操又是什么关系呢?
回归历史,《三国志》完全没有提及夏侯惇跟夏侯渊是曹操的兄弟,但两家确实颇有渊源。精确地说,曹氏与夏侯氏之间是姻亲关系。或许是因为两家都是汉朝开国功臣(曹参与夏侯婴)的后代,所以曹氏与夏侯氏有着联姻的传统,一代接一代地这样联下去,搞得虽无兄弟之名,但却有兄弟之实。
比方说夏侯惇与夏侯渊乃同族兄弟,而曹操的妻子跟夏侯渊的妻子是亲姊妹,夏侯惇的儿子又娶了曹操的女儿,关系非常密切。日文里不论是妻子的兄弟抑或是姐妹的丈夫,都一律称作「义兄」、「义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曹操与夏侯惇、夏侯渊说是兄弟好像也可以。
另外曹氏与夏侯氏两家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富曹穷夏侯」。似乎曹操这一脉混得特别好,相较之下夏侯一族可就寒酸得很了。
先从曹操开始谈起,其父曹嵩堂堂三公之一的太尉(还是花大钱买的),养祖父又是历奉四朝的大宦官曹腾。曹操本人年纪轻轻就入朝为官,完全是上流社会的纨绔子弟。
身为虎豹骑初代队长的曹纯,其兄曹仁也是在曹操起兵打天下助力甚多的一员猛将。兄弟二人的祖父名为曹褒,父亲名为曹炽,三代都当官,加上家境殷实,因此可称得上是名门望族。
同样也是曹操堂弟的曹洪,其家世也与曹仁、曹纯兄弟很有得拼。他的伯父曹鼎担任过尚书令,而曹洪本人年轻时也被派任到外地作过地方小官。曹洪身家之丰厚,甚至连曹操本人都自叹弗如。
上述这曹氏「御三家」,不管是财力还是官场影响力,都颇能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一拼,只不过碍于曹腾身为宦官之故,因此不免在上流社会里矮了一级。
属于次世代的曹休,其祖父曾经担任过吴郡太守。有一说曹休祖父就是曹洪的伯父曹鼎,因此曹休得叫曹洪一声堂叔。不过由于曹休的父亲早逝,导致他幼年生活颠沛流离,后来才辗转投奔曹操帐下。日后曹操曾将曹休安排至曹洪军中历练,或许可以算是曹洪与曹休之间血缘关系的佐证吧!
不过曹操的养祖父曹腾有一个弟弟也叫曹鼎,不知道与曹洪伯父的这位曹鼎是否为同一人?如果是同一人,那整个亲属关系又全都错乱了。
至于另外一位次世代的曹真,状况就有点复杂。光是他父亲的出身,大致上就有两种说法。《三国志》记载曹真的父亲名为曹邵,算是曹操的远房堂弟。曹邵很早就跟着曹操一同起兵,后来中途不幸遇害,因此曹操便将曹真当作亲生儿子来抚养。
第二种说法则来自裴注的《魏略》,里头提到曹真原来本姓秦,父亲名叫秦伯南,跟曹操是好朋友。后来秦伯南为了拯救曹操而被其仇家所杀,曹操为了感念秦伯南救命之恩,因此收养其子,并改姓为曹。
再作一次简单的整理,曹操大宅门约略可以分成四支:大宦官曹腾系(曹操)、颍川太守曹褒系(曹仁&曹纯)、尚书令&吴郡太守曹鼎系(曹洪&曹休)、情与义曹邵系(曹真)。
至于夏侯氏的身世,可就朴实得多。夏侯渊一度穷到必须抛弃自己年幼的儿子,才有多余的食物喂养死去弟弟的女儿(这个女儿很有可能就是后来被张飞拐带的夏侯氏),而夏侯渊的姪子、日后也成为曹魏重臣的夏侯尚,在《魏书》中记载与曹操次子曹丕为「布衣之交」。既然是布衣之交,那就表示夏侯尚的家境大概也是普普通通。
失去了左眼的夏侯惇,则没有什么早年穷困潦倒的相关事迹,然后家里还有点闲钱供他读书。不过就从他在军中「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的作风来看,夏侯惇的理财能力大概趋近于零。要不是曹操事业越做越大,让夏侯家也雨露均沾,进而成为日后曹魏帝国的中流砥柱,光凭夏侯一族恐怕是搞不出什么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