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晚深圳卫视《2017年春季知识发布会》上,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在结尾处讲了这么一个场景:
假设现在是2057年5月底8日,四十年后,我司什么样子我很清楚。我垂垂老矣头发掉光牙齿松动步履蹒跚,但是因为我一生奋斗,待人厚道,所以还不错,我住的养老院是很好的养老院风景很美,小护士也算漂亮,但是又怎样,我那个时候已经老了,我对生活一切没得抱怨。但是我就是老了而已,所以也没什么事情我经常就在那儿做白日梦、祷告。老天爷你让我回到年轻的时候多好我愿意,都不用回到二十岁哪怕是三十岁四十岁都可以,只要我还有事做,我还有同事有伙伴,我还对未来的日子有个奔头和盼头就行了,然后我就一直做这个白日梦一直向老天爷祷告。
突然有一天老天爷就出现在我的面前说你这个胖子什么呀,不就这么点破事吗,不就想回去吗,走吧,Biu的一声四十年我就回来了。
现在,现在我是刚刚穿越回来的,我好不容易祷告我回到了四十年前的我,我现在有你们,我有我的同事,我有我的事。那些事虽然那么难,但是我现在此刻内心狂喜,大家替我想想此刻我是何等感受,今后这一生,每一个时光,每一个颗粒到极细的时间,我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度过。只要一想到四十年后那个必然的终局再回推到现在,我就必然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和得到所有的用户一样的人。
这种场景描述罗振宇在很多直播中都讲到过。在这场发布会上,罗用的是终局思维来诠释这个场景带来的启示。
关于终局思维的权威解释,得等到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的新书上市后才能看到。在此之前不妨将这种思维场景,也做一点延伸解读。
2014年一部《星际穿越》(interstellar)把影迷们带入了对时间-空间的大讨论中。接着中国科幻巨著《三体》据说要筹备拍成电影,互联网上关于空间-时间的讨论更是达到空前。在这个讨论中,对几维空间的概念解读一直是一个热点。其中一条关于五维的解读我印象很深刻。
在五维中,你会看到,同一个人,有无数个四维轨迹图(每一个轨迹图,都是他的一生,可能是成为医生,他也可能成为了总统等等。所以五维中,有无数种可能的此人的一生)叠加在一起,投影到任何一个四维空间,概率波就坍缩成为某一种特定状态,也就是他的某一种一生。
五维总结一下就是概率和可能性。这些维度的概念很抽象,理解都困难。因为我们日常生活在三维空间里,没法轻易跳跃到其他维度的空间里去,最多在影视剧里窥测到其他维度空间可能性的表象特征。也正是如此,我们也只能在思维模式上去理解这种维度的可能性,却无法真切的感受其他维度的存在。
大部分人都是习惯用三维的思维来看待日常的三维世界的。然而,人的思维却可以借助其他维度来思考生活。比如有人喜欢用一维思维去看待世界,世界非黑即白,非美即丑。降维的看待世界,仿佛世界一下子变得简单了。回到罗振宇讲述的那个场景,其实用到的就是五维思维。也就是想到了一种人生可能性,然后从这个可能性的终点回到发生的起点重新思考人生和行动。这样思考,眼前的世界成为了某一种可能性的存在,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将朝着那个终点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眼前的世界不再那么无序、未知、不可预测。然而在他提到的终局思维条件下,只是预设了某一种可能性:思维里设定的潜在可能性,包括梦想、愿景或宿命。
在五维思维里边,终点场景应该更动态。人生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因为这种无穷无尽并非就没有预测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可以事先有意识的选择几种渴望的人生终点。从那个终点回溯到思考的起点,在这个起点处重新对待当下的生活。却又清晰的认知到,当下每一次决定和行动,都将导向完全不同的终点。
我试想,我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站在未来自己的立场上来判断当前年轻时该怎么做决定怎么行动。每一个决定和行为导致的现实和现状,又会引发我对未来自己的新思考和新定位,然后再用那个新未来自己的立场来判断接下来新的决定。这样不断的变化的、动态的把每一天的日子过下去。
从终点回溯回来思考眼前的生活,这种体验是很奇妙的。在日常的三维世界里,时间毕竟是一去不复返的。老人们永远希望能回到年轻时的岁月,而年轻人又总是期待年老时的沉稳和安逸。倘若还尚且在年轻模样,能用五维的状态来考量眼前生活,是幸福的。真如罗振宇所言,就当现在的自己是50年后的自己刚刚穿越回来的。可是这样的穿越机会只有一次,弥足珍贵。那么接下来如何安排自己有限的生命,恐怕再如何珍惜都不为过吧!
只可惜,为何能拥有这种思维的人,总是那些生命已过去大半,开始追忆似水年华的人呢?
--end--
作者简介:曹涛,一个跨界互联网,初试锋芒的产品汪。曾在央企工作8年,现在IT、互联网行业某集团公司任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