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三个朋友聚会,地点定在中央大街。盛夏的中央大街是最美的,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我们四人都是土生土长的老道里人,而且有三人前半生都在这附近生活长大。对这里有对童年的回忆。
我们中有人几年没过来了。人啊都是这样,有时间就愿意跑远处去看风景,却忽略近处的最美的风景。
我们定在中央大街与西十三道街的“小百花冷饮厅”集合。说起小百花那是文革时期的名字。现在叫什么我都不知道。都是老哈,说老话大家也都能听得懂。
现在中央大街两侧的老商铺名字都改回二三十年代的俄罗斯老名字。我妈哪个岁数人知道这段历史。我知道的都是“文革“时期的名字。
比如中央大街旁边,过去有三家电影院,分别是兆麟电影院,东北电影院,和文革电影院。我们小时候学校是定期组织我们看电影的,所以这些地方我经常来。现在文革电影院早就改为“哈尔滨音乐厅”,其它两家改成什么名字,营业性质变没变,我都不知道。
我是乘公交车过来的,哈尔滨这点最和我心,公交车没空调,都是打开车窗吹自然风,这样的话坐多长时间我都不晕车。还能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不愧是纯粹的北方人,对空调严重“不适应”,无论是坐车还是开车,使用空调就晕车。房间使用空调也必须是短时间的。时间长了就好像生大病一样难受。好在哈尔滨的夏天是多数时间都凉爽宜人。最热的那几天,不用空调(没按)不开电风扇,我都能过夏。和天津的夏天比,我们这里真是避暑胜地。夏天哪也不要去啊。就是现在,晚上我家睡觉依然关窗,盖棉被还没感觉热呢。我家老房子真是冬暖夏凉,这点特别好。
02
昨天是周一,中央大街游人还不少。估计外地来哈旅游的人多吧。如果全国各个城市申报“第一街”评选的话,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以它独特的无法复制的俄式风韵,一定榜上有名,甚至是前几名。
还有我们的母亲河松花江,虽然它不如长江黄河那么著名,但在流经哈尔滨这一段江面宽广浩瀚,是镶嵌在这座城市上一条美丽项链。哈尔滨是北方名城,自然风光独特,在这里生活了半个世纪,依然能感受到它的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的美。
据说今年六月份开始,太阳岛免票了,据去过的人说,游人如织。免票的举措是与时俱进的的,为哈尔滨市政府惠民政策点赞!
沿着松花江畔我们又来到兆麟公园。想当年兆麟公园北门是我初中的学校,南门是我高中学校。我们过去的家也都在附近(已拆迁),公园的每个角落,我们都是如此的熟悉。旧路重走,往事重提,心中不免有些伤感。
正如杨绛在《我们仨》里写道:“世间好物不牢固,彩云易散,玻璃易碎”。“我们的家只是旅途的客栈而已,我们的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或许许多年以后,我们也要面对这样的人生,因为我也在开始变老,总有人先走,早走的人,痛苦会少些,走的最潇洒。走的慢的长寿的人,好处不必说,坏处是经历的孤独和痛苦可能更多一些。
03
我们在公园直至坐到天黑,才坐车回家。到家都八点多,老公说:你要不就整天不出门,一出去就不回来。我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