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射击、瞄准”和“预备、瞄准、射击”的区别

时间管理100篇系列文章第15篇

为什么要先射击,后瞄准?

军训打靶的时候教练都会教我们“预备、瞄准、射击”,这是在打靶的情况下正确,但是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顺序要发生改变,应该是“预备、射击、瞄准”,这让我联想到《亮剑》中第一集,李云龙率部突围的时候,要炮手打掉坂田联队的指挥部,炮手稍作准备,先打了第一炮,没有命中,马上调整,第二炮就命中了。

当我们要做一些项目的时候,稍作准备,就应该马上开干,然后收集反馈,迅速调整,形成一个正向螺旋循环,不断的把项目往前推进。用雷军的话说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当初小米开发小米系统的时候,周一收集反馈、周二开会讨论、周三周四升级产品、周五发布更新,然后周一又收集周末的反馈数据,通过以周为单位的快速迭代,小米的系统迅速做了起来。这也是现在很多互联网产品公司迭代产品的方法。

《从0到1》书中也是阐述这个思想

彼得蒂尔这本书,被奉为很多创业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公司的CEO必读书目。

其主要阐述的中心思想就是:“最小化MVP”。当我们开发一款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的时候,我们要假设如果我们提供这项产品或服务,客户会不会买单?然后我们快速制作一个最小的产品模型出来,迅速投放到市场,然后收集反馈,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如果假设成立,说明客户愿意为我们提供的价值买单,就顺着这个价值点不断优化再测试,争取更多的客户;如果假设不成立,说明我们提供的价值不是客户关心的,那我们就要调整方向,重新再另外一个价值点上测试。

当初史玉柱做脑白金产品的时候,也是这个原理,他选了江阴这个小城市作为样板推广脑白金产品,通过聚焦打样的方式,总结了一套成熟的推广经验,把江阴市场做起来以后,才开始向周边城市拓展,最后覆盖全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