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特别有挫败感

这段时间在写好几篇文章,一篇是《教师博览》约的我校的劳动教育的稿子,一篇是新教育的叙事,还有一篇是新网师的作业。写是写了,但是,怎么看都看不上眼。感觉只是事例的堆砌,没有理论的深度,没有思考的深度。

也难怪,自己虽然写了有两年多了,有70多万字积累,但是只是每天的叙事随笔,没有人指导,也经常怀疑自己,这样写下去有什么作用吗?只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这样很难跨跃的。有名人就曾经说过:没有难度的挑战,是很难有进步的。我想,我就是在做着这样的无用功吧?但是,我又常常找来理由安慰自己:我先进行几年的日常练笔,当有了一定量的浪漫阶段后,再停下来这种简单的重复,然后进行有深度文章的书写。再加上,我害怕一停下来,就很难再拿起这支笔。所以,即使写不好,也没能停下来,相信,写着写着,总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时期,有梦想总是好的。

可是,这两天的稿子又给了我当头一棒,怎么办,写不好,感觉跳进了一个死胡同,只是在叙事叙事再叙事,如何才能打动别人,如何才能写得更有深度?也许是自己做得本来就不够深度,更有可能因为自己读的书太少了,不能融汇贯通,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怎能思考得深,怎能写得精彩?

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努力不够。或者说,自己努力还没有到那个有成果的阶段,那么急着要干嘛,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努力吧。

刚刚看了何刚老师的2022年度的十佳叙事,更是汗颜呀!人家那是深刻地剖析,竭尽地努力,可是还是觉得不满意。自己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该是何去何从呢?

我感觉最重要的还是读得书少了,可是时间从哪来?从哪来呀?我已经觉得自己把时间分配得够细了,可是还是没有把读书的事落实好。每天只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读书,这是远远不够的。可是,孩子要陪伴,家务要做,学校的工作要做好,自己的身体也不能累跨了。

上一周开女儿的家长会,才发现因为自己跟女儿陪伴的比较少,现在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所以,我一定要花时间陪伴女儿,陪她读书,陪她游戏。还有老爸的身体近段时间越来越不好,我一定要好好陪伴他。昨晚听他说,因为身体不舒服,吃了很多药,我一听那些药都不能一直连续吃的,我听了后那个自责呀,为什么自己不多打几个电话问问?为什么都以工作忙为由,任由他老人家自己处理自己不佳的身体?他是多么无助呀!

前一段时间,听樊登在讲书中讲到:我们要有整合思维,也就是我们思考事情时既要这样,也要那样,要学会把多个目标整合起来实现。我觉得我现在就需要这种整合思维,我既要照顾好家人,又要实现自己的学习成长。我想,我努力起来,一定能实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