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闲话

半坡博物馆的展品,由于我自己的兴趣,以及得益于官方及志愿者小队的宣传,大多我已熟稔,不觉得稀奇。(但博物馆在对既有知识的提纲挈领和供人查漏补缺等方面的作用无疑仍相当大。)尽管如此,要我细致地向人做一次讲解我却很难做到,不过我相信这也并非难事,只要经人提点并付出时间练习,假以时日,进步的空间是很大的。

既然不谈文物,就随便说说我的见闻罢。

向右绕开“遗址保护大厅”,后面是“史前工场”“牡丹园”等景致。美则美矣,但游人无一来此,大多看完大厅的内容就折返回去了。也兴许是正赶上后面的内容——那些带表演、体验性质的内容——暂且不向外开放,所以游人大多止步不前。

我在其中漫步,所见有水池一方,池中零散植着许多荷花,但花大多谢了,只有零星几朵,在大片荷叶的衬托下倔强开着。绕着水池向前,是所谓“牡丹园”,此时自然也不是牡丹盛开的日子,所以仅剩了满园碧绿。牡丹固然雍容大气,但花瓣凋零后,剩余的花茎,相比于四周的松树、梧桐之属,显得矮小且微不足道,但胜在数目繁多,洋洋可观。园外种植了一些农作物,譬如黄瓜、茄子之类,想是种来供馆内自家人吃的。这场景我颇有印象,却又不能明确地想起,只道是游戏里,或是在梦里见过。

步出牡丹园,——其实也没有很明确的界限,在园中也可远远望见的,我不知该作何称呼,大概也能算一座园子,建有许多仿制半坡人所建房屋形态的屋子,但都大门紧闭。我猜这些房子平日也是供人参观的,或许有“青少年”来,馆方会在房子内向其做更多“实地”的讲解,也容许他们“参与”到半坡的日常起居中去。但现在大门紧闭,大概这也是造成此时此地游人稀少的原因之一罢?大约这些房子中的一半,其大门上的图案,对于刚从展馆内过来的每一个人来说都并不陌生,——大多类似半坡所出土的器具上印着的花纹,这些花纹组合在一起,远看去又像是一张栩栩如生的人面,或平和冲淡,或怒目而视,颇有趣味。

从房屋群中出来,向左一转便是馆方建造的“史前工场”,大抵也是供人参观学习的,不过此时自然也没有人。我站在空地向上看,头顶黑色的巨大幕布,让我又想起些半坡之外的事。我昨晚同人聊天时,想起些有关茶的说法,现在借由它的提醒,记起了《长物志》里文震亨其他的文字:“秋水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春冬二水,春胜于冬,盖以和风甘雨……承水用布,于中庭受之,不可用檐溜。”

又想起同柏男一块儿登太白山时,他被困在半山腰上,我坐在他附近的乱石堆中,一边同他打趣,一边胡思乱想,也曾想过带些太白山海拔三千七百米处的积雪回去给人烹茶喝。呵,俱是后话了,不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二十八天一则 修改 跑步 几乎是被骗到操场上跑步的。 老师走来,满面春风的样子,说是要领我们于大课间...
    April2005阅读 72评论 1 0
  • 在寒冷的冬季,一声声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小镇的平静,随着一声巨大的撞击声,马蹄声停止了,只有一声声的喘息在黑夜里跳动...
    为你点一杯阳春面阅读 234评论 0 0
  • 阿德勒心理学主张:“并不是因为过去而不能前进,而是因为不能前进才会为过去烦恼。”这也就解释了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会拿过...
    教育小硕阅读 20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