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爱情
一、概念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特点是:1.相异性2.成熟性3.高级性4.生理性4利他性
二、爱情与喜欢 与爱情最容易混淆的一种人际吸引形式是喜欢。爱情与喜欢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情感。区别主要有三方面:1.依恋2.利他3.亲密
三、爱情的发展阶段 社会交换论者视求爱者为理性主义者,人们总是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和幸福的人做伴侣,而所有导致爱情的因素均可归结为利益和价值。利益和价值既有物质的、经济的,也包括社会的、心理的因素。
据此理论,爱情发展大致四个阶段:
1.取样与评估
2.互惠
3.承诺
4.制度化
四、爱情的形式
1.浪漫式
2.好朋友式
3.游戏式
4.占有式
5.实用式
6.利他式
另一种对爱情的分类是哈特菲尔德,认为爱情有激情爱和伙伴爱,他认为激情爱的实质是个体的紧张和唤起的状态被贴上“爱情”的标签。爱情是生理唤起和心理标签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爱情的三角形理论
斯坦伯格认为,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爱情三角形理论虽然非常形象的揭示了复杂的爱情关系,但现实中的爱情往往牵涉到不止一个三角形,于是他又提出了多重三角形原理,包括现实中的三角形和理想中的三角形;自己的三角形和对方的三角形;自己知觉到的三角形与对方知觉到的三角形。
就中国文化背景下运用爱情三角理论也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暗含的维度的差异和同一要素的不同维度归属。当然,这并不妨碍借用爱情三角理论进行生活中的一般思考。
第二单元 婚姻
一、概念 婚姻是男女结成夫妻关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即婚姻是按照一定的法律、伦理和习俗规定而建立的。夫妻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婚姻的动机:经济、繁衍和爱情。有的学者认为,上古时代,经济第一繁衍第二爱情第三;中古时代,繁衍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现代社会,爱情第一繁衍第二经济第三
二、夫妻关系的类型
1.爱情型(两种亚型,一类是由美貌与性吸引而导致的结合,另一类是人格型夫妻)
2.功利型
3.平等合作与分工型
4.建设型
5.惰性型
6.失望型
7.一体型
第三单元 离婚
离婚是依法解除婚姻关系。夫妻彼此心理的不协调、背离或对立,会造成双方的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往往是离婚的原因和前奏,而离婚往往是心理冲突计划的结果。
一、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
1.需求不满(自我价值得不到对方承认、性需要、感情需要、经济需要、休闲爱好双方差别太大)
2.价值观念不一致
3.远离的自我 自我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期待、自我取向。婚姻不仅是双方在法律、经济、生理等方面的合而为一,也是两个自我的结合。
4.夫妻的性差异
二、离婚的原因
1.结婚年龄低
2.未婚先孕
3.短时相识就结婚
4.父母离过婚
5.婚前性经验
6.夫妻角色不对等
7.对性生活不满意
第四单元 家庭
一、概念 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以及收养关系构成。特点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婚姻为纽带的关系是姻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血亲;家庭是一种初级社会群体;与其他社会关系比较,家庭关系最为密切深刻。
二、家庭结构与功能
1.结构要素(家庭成员的数量、代际层次、夫妻数量)
2.结构模式:核心家庭(由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主干家庭(由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如父母子媳)、联合家庭(由夫妻与两对或以上已婚子女组成)、其他家庭(无子女家庭)
3.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性的功能、生育功能、抚养与赡养功能、教育功能、感情交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
4.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社会与环境因素、家庭成员的素质、家庭成员间的人际距离
三、家庭的生命周期
只适用于核心家庭
1.形成(结婚至第一个孩子出生)
2.扩展(第一个孩子出生至最后一个孩子出生)
3.稳定(最后一个孩子出生至第一个孩子离开家)
4.收缩(第一个孩子离开家至最后一个孩子离开家)
5.空巢(最后一个孩子离开家至配偶一方死亡)
6.解体(配偶一方死亡至配偶另一方死亡)
这一概念忽视了诸如离婚、丧偶等因素对家庭的影响,因而适用范围不够广泛,不适用于残缺家庭和无子女家庭